漢研會馬新漢詩團隊參加
第四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發佈日期:2018.11.19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的馬新漢詩團隊,日前在會長暨項目統籌余曆雄博士的帶領下,第二次應邀組團前往臺灣國立中正大學,參加由該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於2018年11月2-3日,假文學院144國際會議廳舉辦的“第四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漢學研究會、臺灣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是本屆漢詩研討會的合辦單位,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則是協辦單位。
余曆雄博士說,組團參加東亞漢詩研討會是漢研會馬新漢詩團隊的年度活動之一,同行相互切磋請益,這是我們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雖然今年我們受到國內政局驟變的影響,馬新漢詩團隊未能得到經費撥款,但是我們的隊員仍然堅持研究、排除困難,撰成論文赴會發表。馬新漢詩團隊在前兩屆研討會上宣讀的論文,部份已經正式刊載於學術期刊,而在本屆研討會則提交了六篇相關議題的論文,預計在明年的研討會也將繼續提交論文。
研討會海報
中正大學中文系主任江寶釵教授致詞時說,今年主辦單位擴大了活動規模,除了原有的“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我們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聯辦“風雅傳承:臺灣暨香港開埠以來古典詩家詩文展”,又與臺灣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聯辦“穿越山美竹林·阿里山森林朗誦詩”雅集,以及“竹林產業論壇”,整體稱之為“和修漢詩週”。江寶釵教授說,十分感謝每個聯辦單位、國內外與會學者的參與和合作,我們相信今年的活動一定能夠帶給大家滿滿的收穫,同時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余曆雄會長(左一)代表漢學研究會贈送紀念品予國立中正大學。
左二起:蔡榮婷副校長、江寶釵主任、楊智景所長。
2018.11.02(星期五) |
|||||
場次 |
時間 |
議程 |
|||
報到 |
0830 –0900 |
來賓報到 |
|||
開 幕 式 |
0900 -0930 |
蔡榮婷副校長(國立中正大學副校長) 江寶釵主任(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 楊智景所長(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所長) 余曆雄會長(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會長、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
|||
專題演講 |
0930 -1000 |
主持人:江寶釵教授 講 題:臺灣古典詩壇的戰後二十年 主講人:黃美娥教授(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
論壇 |
1000 -1040 |
主題:臺灣漢詩何處傳? 廖振富教授(前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退休教授) 翁聖峰所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李知灝助理教授(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 |
|||
茶敘(1040 -1100) |
|||||
第一場:移動與變衍:文化原型的追尋 |
|||||
場次 |
時間 |
主持人 |
發表人 |
發表題目 |
特約評論人 |
一 |
1100
-1230 |
黃美娥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江寶釵 中正大學中文系 臺文創應所教授 |
臺灣漢文書寫的類型暨其所反映的實用美學:以《雅堂文集》為例 |
黃美娥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 文學研究所所長 |
吳雨平 蘇州大學文學院 教授 |
《和漢朗詠集》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 |
翁聖峰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
|||
林耀潾 國立成功大學 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華語語系文學”及“臺灣作為方法”——以臺灣古典詩為例的考察 |
江寶釵 中正大學中文系 臺文創應所教授 |
|||
辛金順 馬來西亞 自由學人 |
同聲尋異,史以傳音——想像一部馬華古典詩史 |
余美玲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
午休(1230 -1330) |
|||||
第二場:非常與日常:詩性智慧探賾 |
|||||
二 |
1330 -1510 |
陳昌明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
楊雅惠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教授 |
詩性智慧與神聖日常:李如月漢詩的文化詩學 |
施懿琳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退休教授 |
余曆雄 拉曼大學中文系 助理教授 |
詩可以怨:徐持慶《剪茗墨痕》針砭詩論析 |
林淑慧 國立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
|||
王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
熊潤桐及其《養生主室詩話》探賾 |
程中山 香港中文大學 中文系高級講師 |
|||
王幼華 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傳播學系及華語文學系 |
日治時期漢詩作品的“應時”特色——以栗社詩人鄒子襄為例 |
廖振富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退休教授 |
|||
茶敘(1510 -1520) |
|||||
第三場:詩聲與戰鼓:他方的戰爭書寫 |
|||||
三 |
1520 -1700 |
楊智景 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所長 |
劉威志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
“平和主義者”日相若槻禮次郎戰前、戰時與戰後漢詩研究 |
余曆雄 拉曼大學中文系 助理教授 |
尹子玉 開南大學應用華語系助理教授 |
抗日志士的悲歌——論林獻堂與葉榮鐘的《東京都宴何應欽上將岡村寧次大將》詩 |
辛金順 馬來西亞 自由學人 |
|||
莊怡文 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 |
臺閩古典文學的交會:以板橋林家、菽莊吟社與同光體閩派為考察中心(1880s-1930s) |
趙穎 陝西師範大學 文學院副教授 |
|||
邱怡瑄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 |
和/戰之間的東亞漢詩:以鹽谷溫《大東亞戰役詩史》為中心的考察 |
譚勇輝 南方大學學院 中文系助理教授 |
|||
晚宴 |
|||||
2018.11.03(星期六) |
|||||
報到 |
0830 -0910 |
來賓報到 |
|||
第四場:繼承與新創:華教江山 |
|||||
四 |
0910 -1030 |
余曆雄 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
趙穎 陝西師範大學 文學院副教授 |
清末以來南洋竹枝詞的創作趨向 |
蕭鳳嫻 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副教授 |
陳敬儒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語言中心講師 |
“休嘆江山餘半壁”:王光國《藏拙齋詩稿》之華教情懷試析 |
李知灝 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 |
|||
蕭婷憶 拉曼大學中文系 碩士研究生 |
繼承與再創造:論朱昌雲漢詩創作 |
陳凱琳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
|||
茶敘(1030 -1050) |
|||||
第五場:漢詩與民俗:椰風逐枝 |
|||||
五 |
1050 -1150 |
耿慧玲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
譚勇輝 南方大學學院 中文系助理教授 |
星洲麗澤社代表詩人創作研究 |
陳煒舜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
丘仕銘 拉曼大學中文系 碩士研究生 |
姚峭嶔與詩潮吟社 |
謝南盛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
|||
午休(1150 -1300) |
|||||
第六場:詩社與詩教:禊集錦山 |
|||||
六 |
1300 -1400 |
吳雨平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
程中山 香港中文大學 中文系高級講師 |
禊集錦山二十年:香港錦山文社修禊雅集(1972-1991)研究 |
王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
楊婉璇 拉曼大學中文系 碩士研究生 |
詩潮吟社早期成員探析 |
黃千珊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
|||
書法家陳世憲先生現場揮毫(1400 -1410) |
|||||
綜合座談 |
1410 -1450 |
|
余曆雄(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會長、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陳致烽(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化傳媒與法律學院副院長) 陳邑華(閩江學院中文系教授) |
||
閉 幕 式 |
1450
-1500 |
|
江寶釵主任 楊智景所長 余曆雄會長 |
||
2018.11.04(星期日) |
|||||
活動項目:穿越山美竹林·阿里山森林朗誦詩 |
研討會議程表
余曆雄
譚勇輝
陳敬儒
丘仕銘
楊婉璇
蕭婷憶
在本屆研討會,漢研會馬新漢詩團隊提交的六篇論文題目如下:
余曆雄:詩可以怨:徐持慶《剪茗墨痕》針砭詩論析
譚勇輝:星洲麗澤社代表詩人創作研究
陳敬儒:“休嘆江山餘半壁”:王光國《藏拙齋詩稿》之華教情懷試析
蕭婷憶:繼承與再創造:論朱昌雲漢詩創作
楊婉璇:詩潮吟社早期成員探析
丘仕銘:姚峭嶔與詩潮吟社
研討會大合照
會議結束後,主辦單位安排與會學者參訪阿里山國家風景區,進行“穿越山美竹林·阿里山森林朗誦詩”的竹林雅集。風景區面積大約四萬一千五百二十公頃,層巒疊翠,山林古道,鳥語花香,愜意盎然。與會學者獲得臺灣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工作站站長賴龍輝先生的盛情接待,並特為介紹日本詩人曾於1934年在阿里山國際公園召開詩人大會,以文學書寫自然之美,打造故事,傳遞真實感情,同時也推動了臺灣的觀光旅遊業;時至今日,阿里山林區仍然歡迎國際學者與詩人們前來觀光,一起推動以竹區森林為主題的創意文學與生態旅遊。賴龍輝站長亦贈送一套珍藏版的《森林詩語:阿里山詩集》予漢學研究會以資紀念存覽。
蘇慧霜總編輯:《森林詩語:阿里山詩集(古典詩詠、現代詩情)》,
嘉義市:農委會林務局管理處,2013年6月出版。
江寶釵教授說,阿里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寶山,不僅自然地景豐富,更有前人開拓遺留的足迹,例如老火車軌道、觀賞日出,過去長期都被忽略,現在應該好好地重現、加值,自己也自美國遊學歸來後即不遺餘力地投入到推廣阿里山國際旅遊事業之中。參與竹林雅集的與會學者和林務局人員在江教授的倡議下,遂於海拔兩千兩百餘公尺的阿里山沼平公園賦詩群誦,席間更以不同族群的語言朗誦詩歌,鄉土異風,別具滋味。漢研會馬新漢詩團隊以馬來語朗誦Pantun Budi一首,展現了馬來西亞的風土民情,其他學者詩人則以臺語、華語朗誦與阿里山相關的詩作,包括《布農族掉落揹袋的地方》、《布農藍社群的曾經》、《佇第八十年的路頭——為全島詩人大會風華重現嘉義市而寫》、《瑞里竹林道》等。江寶釵教授和辛金順博士也同意將即興創作的詩歌,授權林務局使用於推廣阿里山生態旅遊。
漢研會馬新漢詩團隊·臺灣阿里山頌詩之旅
余曆雄博士表示,這是漢學研究會第二次組團到中正大學參與漢詩研討會,這次在江寶釵教授的安排下參訪阿里山,親身感受其淳樸風光、聞見其美,是難得的因緣。如果可能,我們很樂意協助林務局推動阿里山竹風檜意的生態旅遊,也很期待阿里山的竹經濟、竹文化能夠遠播到馬來西亞發光發熱。
“穿越山美竹林·阿里山森林朗誦詩”竹林雅集合照
漢研會秘書處撰稿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