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研究會、大馬詩總、詩巫詩潮吟社聯辦
第三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發佈日期:2017.10.10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漢研會)、馬來西亞詩詞研究總會(大馬詩總)、砂拉越詩巫詩潮吟社聯辦,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中正臺文創應所)合辦的“第三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十三屆全國詩人丁酉中秋雅集”,於2017年10月7至8日假砂拉越詩巫晶木大酒店舉行,二十位漢詩研究者受邀發表論文,並迎來了國內外百餘位專家學者、詩社成員、大專師生與文藝愛好者參與其盛,場面盛大隆重。
漢詩研討會/詩人雅集海報
漢研會會長暨漢詩研討會籌委會主席余曆雄博士在歡迎詞中說,漢詩是東亞文化圈的共同資產,自近百年的新文學運動開展以來,漢詩的創作與研究在現代文學史中別樹新幟,獨特卓立,引起各區域研究者的特別關注。近年來,中正大學江寶釵教授等人完成建構“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網站後,繼而發起“東亞漢詩資料庫”的跨國工程,結合東亞各地學者與詩人群體的力量,倡導資源共享,拓展學術合作,整合研究成果,“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也應運而生,提供了一個實質性的交流平台,期以深化東亞文化圈視野下的漢詩研究。漢研會有幸能夠參與其盛,並且得到大會的鄭重委託,接辦今年的第三屆會議。
余曆雄博士說,漢研會創立至今只有兩年又兩個月的時間,但卻主辦了多項頗具規模、頗有特色的學術活動,包括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論文集、出版漢學期刊、主辦大專漢學獎、推行漢學項目等。在漢研會推行的研究項目中,即有一項“馬來西亞新加坡漢詩資料整理與研究”學術計劃,有幸得到一些關心文化工作者的支持,為我們提供經費方面的贊助;同時也得到一些關心學術事業者的鼓勵,為我們提供國際交流的平台。這是漢研會積極地為馬新漢詩研究所作的嘗試和努力,也是馬華文學研究的一個新起點。
籌委會主席余曆雄博士
余博士說,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漢詩與區域文學”。會議宗旨有三:一、促進東亞漢詩研究者的學術交流;二、階段性建構漢詩發展的歷史脈絡;三、具體展示區域性漢詩的研究成果。主題講演嘉賓是中正大學臺文創應所江寶釵教授,講題為《八景詩的移動:從東亞到臺灣的文化意義》。專題講演嘉賓是詩巫詩潮吟社黃政仁先生,講題為《詩巫文化與漢詩創作》。主辦單位邀得二十位學者前來發表專題論文,其中有兩個鮮明的特色,即:一、馬新漢詩研究開始得到國際學界的積極關注,不止本國學者研究馬新漢詩,來自中國大陸、臺灣地區的學者也在研究馬新漢詩;二、在兩個“青年論壇”的會議場次中,八位論文發表者都很年輕,論文題目新穎,觀點也很創新。這些情況說明,無論是在東亞漢詩或馬新漢學領域,仍有很大的學術空間與社會影響,等待研究者們去深入挖掘與探索。
余博士說,大馬詩總是推廣馬來西亞漢詩創作的堡壘,目前大馬詩總的大本營就設在詩巫,而詩巫自民國七年(1918)以來,就有“詩鐘”創作的記載,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詩巫詩潮吟社自1959年開始,就已經出版了第一集《詩潮吟社詩鐘選集》,又持續不斷地播種耕耘,至今已經出版了十集選集,收錄了許多優秀的詩鐘、詩詞作品,可說是馬華漢詩創作的豐收。“詩巫”更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城市,“她”似乎與生俱來就跟詩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本屆漢詩研討會選在詩巫舉行,可以說是具有最充份的理由。因此,日後當人們在討論東亞漢詩發展史的時候,也一定要提到“詩巫”。
大馬詩總會長鄧萬秋校長在致詞時表示,漢詩作者在不同時代和不同歷史背景下寫出的作品,一般上是反映出不同時代的思想面貌。時代給予人們的是機遇,作者寫出的是時代感觸,所以,如果評論者是以站在當今的立場去批評以往的詩詞中的思想內容,這是很不恰當、也是不公平的。鄧萬秋校長說,去年在馬六甲舉行的全國詩人雅集,與會者討論了馬華古典詩詞的發展趨勢,認為應該是本地化?抑或批評歸僑思想?由於時空因素的影響,英殖民時期的詩人一般都有歸僑思想的傾向,華僑要歸根、要回到中國,這是中華文化“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後來馬來亞成為獨立的國家,這些華僑也成為本地公民,落葉歸根的想法也改變了,而要永遠在這片土生土長的土地上生活。鄧校長也引用林連玉的一首詩為例,“飄零作客滯南洲,時序渾忘春也秋。幸有嶙峋傲骨在,更無暮夜苞苴羞。橫揮鐵腕批龍甲,怒奮空拳搏虎頭。海外孤雛孤苦甚,欲憑隻掌挽狂流。”林連玉為了維護和捍衛華文教育而抗爭,但卻遭遇不公平的對待,感觸深刻,所以寫出這樣的詩句。
大馬詩總會長鄧萬秋校長
鄧校長說,大馬詩總希望通過各種管道讓更多人學習和重視古典詩詞,包括建議《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增設古典詩詞獎、讓古典詩詞走入大學和學院、鼓勵師範學院學員和大學生們學習古典詩詞和創作,以及鼓勵中學生們朗讀詩詞。《星洲日報》創辦的花蹤文學獎設有新詩組,但卻沒有古典詩詞組;新詩有一百年的歷史,而古典詩詞卻有幾千年的歷史。鄧校長說,大馬詩總將和漢學研究會聯名致函星洲日報社長丹斯里張曉卿爵士,希望下一屆的花蹤文學獎能夠增設古典詩詞組,讓愛好古典詩詞創作的人有發表作品的園地,也可推廣傳統的古典文學教育。
鄧校長說,大學課程中只有詩詞欣賞,沒有詩詞創作,希望大學中文系能夠教導詩詞創作。詩總可以幫忙分擔責任,希望大學當局(尤其拉曼大學)允許我們在假期時派員培訓學生學習詩詞創作。古典詩詞的繼承者多數是接受華文教育的文人學者,希望中學生、學院生都能熱愛古典文化。哈佛大學的大衛查普曼教授特別強調,從神話中可以發掘中華民族的特徵,例如,在希臘神話裏,火是偷來的,而在中國神話裏,火是鑽木取火而來;遇到洪水,西方神話是指諾亞方舟將解救他們,而在中國則是人戰勝洪水。中國古代還有愚公移山等人戰勝自然的神話故事。所以,我們要發揚中華古典文學的民族特徵,推動詩鐘創作,推動福州非物質文明的世界遺產。
大馬詩總名譽會長暨詩巫詩潮吟社永久名譽顧問張建卿在為“第三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主持開幕時說,自1901年港主黃乃裳帶領福州同鄉前來詩巫墾荒時,一起南來的同鄉中就有許多的教師、中醫師和牧師,這些文化根底較深的福州同鄉,在閒暇之餘經常相邀舉辦詩鐘賽,前承後繼的湧現了許多的資深詩人,也奠定了詩巫今天的鼎盛詩風。詩巫可說是漢詩發展的重鎮。
研討會開幕嘉賓張建卿先生
張建卿說,原開幕人拿督張泰卿立法議員因事不克出席,所以由他代為主持開幕。本屆漢詩研討會能在詩巫這個只有二三十萬人口的城市舉行,確實是詩巫人的榮幸。今天看到許多來自國內外的教授學者雲集一堂,肯定這是具有高規格、高水平的學術會議,這不止體現了本國華人推廣和捍衛母語教育的決心與成就,更突顯出詩巫人在傳承母語和古典詩詞的新里程。今天這項漢詩研討會的順利舉行,對詩巫詩社同仁以及參與這項盛會的古典文學愛好者而言,肯定是非常喜悅的機緣。目前在詩巫許多社團的盛會,還可看到舉行徵詩比賽,在許多紅白場合裏,也經常能看到張掛詩句或對聯,反映出詩巫華社難得的、濃厚的中華文化底蘊。
日期 | 時間 | 事項內容 | ||
2017.10.06 星期五 | 1500 | 抵步、與會學者報到、入住酒店(地點:晶木大酒店) | ||
1800 | 接風晚宴(地點:麗華酒店) | |||
2017.10.07 星期六 | 0830 -0900 | 報到、入席(地點:晶木大酒店二樓會議廳) | ||
0900 | 開幕儀式 ·籌委會主席余曆雄博士致歡迎詞 ·馬來西亞詩詞研究總會會長鄧萬秋校長致詞 ·詩巫市長拿督張泰卿立法議員致開幕詞 ·新書推介禮主賓劉伯舉先生致詞 ·贈送紀念品 ·大合照:論文發表者/主賓/嘉賓 ·大合照:全體籌委/工委 | |||
1020 -1040 | 茶敘(地點:會議廳外) | |||
1040 | 主題講演 ·江寶釵(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所教授/所長) 講題:八景詩的東亞移動與文化創成 | |||
1110-1220 | 第一場次 主持人:辛金順(自由學人) | |||
發表人 | 題目 | 討論人 | ||
耿慧玲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通教中心教授 | 越南碑誌阮憲祖御製詩試析 | 黃美娥 臺灣大學 臺灣文學所 教授/所長 | ||
李知灝 臺灣虎尾科技大學通教中心助理教授 | 戰後星馬地區漢詩人在臺發表與社群交流:以《中華詩(藝)苑》(1955 -1967)為研究中心 | |||
趙 季 南開大學 文學院教授 | 日本詩話《詩律兆》指謬 | (代讀) | ||
1220 -1320 | 午餐(地點:會議廳外) | |||
1320 | 第二場次 主持人:趙 穎(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 |||
發表人 | 題目 | 討論人 | ||
黃美娥 臺灣大學 臺灣文學所 教授/所長 | 在“同”與“不同”之間:玉山吟社的詩歌空間意義與社群文化生產 | 耿慧玲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通教中心教授 | ||
莫順生 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 | 論孤平變格拗體詩在唐代的定位及其對大馬古典詩歌發展的影響 | |||
1430 -1450 | 茶敘(地點:會議廳外) | |||
1450 | 第三場次 主持人:譚勇輝(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 |||
發表人 | 題目 | 討論人 | ||
黃千珊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 論久保天隨“遊草”系列的地方書寫 | 辛金順 自由學人 | ||
李煜棻 國立中正大學臺文創應所 碩士生 | 論日治時期臺灣女性漢詩人石中英的詩書寫與性別意識 | |||
張園林 新加坡國立 大學中文系 博士生 | 傳統中國與現代星洲——新加坡建國後“新聲詩社”創作傾向研究 | 趙 穎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 ||
張 玉 新加坡國立 大學中文系 博士生 | 論新加坡新聲詩社舊體詩詞中“中國意識”的轉變——以1957-1985年端午“詩人節”雅集為例 | |||
1700 | 第一天研討會結束 | |||
1900 | 第四十三屆全國詩人丁酉中秋雅集、馬來西亞詩詞研究總會新屆 理事暨詩巫詩潮吟社新屆理事就職典禮晚宴 (地點:晶木大酒店五樓宴會廳) | |||
2017.10.08 星期日 | 0830 -0900 | 報到、入席(地點:晶木大酒店二樓會議廳) | ||
0900 | 專題講演 ·黃政仁(詩巫詩潮吟社會務顧問暨資深詩詞導師) 講題:詩巫文化與漢詩創作 | |||
0930 | 第四場次 主持人:余曆雄(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 |||
發表人 | 題目 | 討論人 | ||
辛金順 自由學人 | “馬華”作為馬華古典詩的一種創作方法——以林連玉詩作做為探討核心 | 江寶釵 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 創意應用所 教授/所長 | ||
趙 穎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 新加坡華文舊體詩中的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 | |||
1040 -1100 | 茶敘(地點:會議廳外) | |||
1100 | 第五場次 主持人:耿慧玲(臺灣朝陽科技大學通教中心教授) | |||
發表人 | 題目 | 討論人 | ||
余曆雄 拉曼大學 中文系 助理教授 | 徐持慶《翦茗墨痕》旅遊詩用典論析 | 李知灝 臺灣虎尾科技大學通教中心助理教授 | ||
陳敬儒 城市大學 語文中心講師 | 二戰記憶與地方史料價值: | |||
譚勇輝 南方大學學院 中文系 助理教授 | 蔴坡南洲詩社的傳承底蘊 | |||
1245 -1345 | 午餐(地點:會議廳外) | |||
1345 | 第六場次 主持人:陳慧萍(拉曼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 |||
發表人 | 題目 | 討論人 | ||
何保豫 國立清華大學 中文系碩士生 | 李廷輝學詩歷程及其早期詩風嬗變考辨 | 譚勇輝 南方大學學院 中文系 助理教授 | ||
蕭婷憶 拉曼大學 中文系碩士生 | 朱昌雲及其《新潮》的文學史料價值 | |||
楊婉璇 拉曼大學 中文系碩士生 | 詩潮吟社與南遷福州人之社會關係 | 黃政仁 詩巫詩潮吟社 會務顧問暨 資深詩詞導師 | ||
丘仕銘 拉曼大學 中文系碩士生 | 從詩鐘創作看詩潮吟社的文學發展 | |||
1555 -1615 | 茶敘(地點:會議廳外) | |||
1615 | 閉幕儀式 ·學者代表發言:江寶釵、耿慧玲、莫順生、辛金順、趙 穎、張園林 ·總結發言:黃美娥(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所長) ·大會通告 | |||
1720 | 第二天研討會結束 | |||
1900 | 送別晚宴(地點:晶木大酒店明江閣) | |||
2017.10.09 星期一 | 0830 -1200 | 采風:詩巫文化考察 | ||
1200 -1330 | 餞別午餐 | |||
1330 | 返程 | |||
研討會結束。再會! |
研討會議程表
在本屆漢詩研討會,漢研會馬新漢詩團隊提交的十一篇論文題目如下:
余曆雄:徐持慶《翦茗墨痕》旅遊詩用典論析
譚勇輝:蔴坡南洲詩社的傳承底蘊
辛金順:“馬華”作為馬華古典詩的一種創作方法——以林連玉詩作做為探討核心
莫順生:論孤平變格拗體詩在唐代的定位及其對大馬古典詩歌發展的影響
陳敬儒:二戰記憶與地方史料價值:《新潮》所刊錄符一葉詩初探
蕭婷憶:朱昌雲及其《新潮》的文學史料價值
何保豫:李廷輝學詩歷程及其早期詩風嬗變考辨
楊婉璇:詩潮吟社與南遷福州人之社會關係
丘仕銘:從詩鐘創作看詩潮吟社的文學發展
張園林:傳統中國與現代星洲——新加坡建國後“新聲詩社”創作傾向研究
張 玉:論新加坡新聲詩社舊體詩詞中“中國意識”的轉變——以1957-1985年端午“詩人節”雅集為例
研討會主賓與全體與會學者合影。前排左起:江寶釵、余曆雄、鄧萬秋、張建卿、劉伯舉、劉義華、周子善、莫順生。中排左起:吳燕梅、許守良、張園林、何保豫、趙穎、黃美娥、黃千珊、李知灝、耿慧玲。後排左起:陳慧萍、李煜棻、張玉、楊婉璇、蕭婷憶、譚勇輝、陳敬儒、賴鳳英、黃政仁。
中正大學臺文創應所所長江寶釵教授表示,十分欣慰能夠看到馬來西亞的漢詩傳統結合海外華人力量,不論是在書寫、文化或經濟方面都產生了強大的對話效果,在中國以外的場域做出非常大的貢獻。江寶釵教授在研討會前的發佈會上也透露,臺灣和馬來西亞在文化方面,特別是漢詩,至今都是“活”的,與書法、繪畫及音樂結合在一起,這種難能可貴的文化傳統能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持續發展,或可聯合其他東南亞國家一起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將是十分有意義且又多元的文化現象。江教授說,希望漢學研究會和大馬詩總能夠推動馬華漢詩的數碼化,讓全球漢詩人都能看到馬華漢詩。在美國也有漢詩創作的傳統,有待大家繼續發掘。漢詩能夠淨化社會人心,而創新古典華文的書寫方式,值得成為馬來西亞未來文學的議題,一方面是創作,一方面是研究,兩者將能成功地完美結合。
江寶釵教授
此外,配合本屆漢詩研討會和丁酉中秋雅集,大馬詩總也特別安排推介三部馬華漢詩新著。大馬詩總名譽會長暨詩巫詩潮吟社永久名譽顧問劉伯舉先生說,本屆研討會和詩人雅集同時在詩巫舉辦,這是一個很好的機緣,藉著推介新書,能夠激發更多的人在古典詩詞領域有所涉獵,讓中華文化繼續發揚光大。這三部新書是:周子善《周子善詩詞選》、徐持慶《翦茗墨痕》、莫順生《古典詩詞吟賞教學教師手冊》。劉伯舉先生說,在這個充滿詩情的場合裏,即使不會作詩,也要吟詠幾句應景,並以已過的中秋為題:“中秋已過,昨日:混得不錯的是花前月下,混得一般的是月下花錢,混得最差的是花下月錢!”謹與大家互相勉勵。
大會推介三部馬華漢詩新著:周子善《周子善詩詞選》、徐持慶《翦茗墨痕》、莫順生《古典詩詞吟賞教學教師手冊》。
漢詩研討會暨中秋雅集全體籌委、工委大合照
漢研會網站小組撰稿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