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漢學刊》與“馬新漢詩計劃”
研究經費移交儀式
發佈日期: 2016.06.24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今日在布城交通部匯報廳舉行兩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學術項目的“研究經費移交儀式”,分別是出版國際學術期刊《馬來西亞漢學刊》和推行為期三年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漢詩資料整理與研究”學術計劃(簡稱“馬新漢詩計劃”,2016-2018)。這是漢學研究會於2015年8月創會以來首次推行的學術項目,此於本國學術動態而言,無疑具有首開風氣之先的引導作用,假以年月,深耕於斯,將為馬來西亞漢學在國際漢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提供必要的學術基礎。
活動海報
漢學研究會會長余曆雄博士首先介紹漢學研究會的四項宗旨,即:一、促進馬來西亞漢學研究者之交流;二、推動馬來西亞漢學活動之發展;三、開拓馬來西亞漢學研究之視域;四、提升馬來西亞漢學研究在國際漢學之定位。以及五項研究領域,即:一、中國古典文獻學;二、中國古代文學/史學/哲學;三、中國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四、本土與區域漢學研究;五、馬來西亞古典體文學。
余曆雄博士說,概括而言,所謂“漢學研究”就是專門進行“與古代中華學術文化”相關的研究工作。這樣的研究工作,在中國、港台、韓日、歐美國家就有很多研究者在默默地耕耘,成果顯著,也具有深遠的實際影響。但在馬來西亞,這樣的研究工作就顯得“既冷清又冷門”,主要的原因在於:缺乏經費、缺乏資料、缺乏人員、缺乏平台。漢學研究會今天所要推介的兩項學術項目,就是希望能夠在這個“又冷又缺”的困境中,給漢學研究者們送來一些“溫暖”,豐富馬來西亞“中華學術研究”的新內涵,也給國際漢學界的席次中,增添“馬來西亞漢學”的一席之地。
漢學研究會創會會長余曆雄博士
余博士說,今日馬來西亞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領域,都是充滿無數的變數,漢學研究的未來也一樣充滿無限可能的變數,我們要在歷史的洪流中勇於突破、敢於創新,才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可以這樣說,這個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因此創立了“漢學研究會”;這個時代也選擇了“漢學研究會”,我們因此籌備出版《馬來西亞漢學刊》與推行“馬新漢詩計劃”。有關這兩項學術項目的詳情,請參考秘書處提供的新聞資料,或者聯絡秘書處mysinology2015@gmail.com。我們深信,今天我們在這裏的努力,傳承文化,發揚漢學,在未來的歷史中,一定會留下深刻的足迹腳印。
馬華公會總會長暨交通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說,今天主要是向大家鄭重介紹一個新的社團——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以及他們所要主辦的兩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學術項目。除了國內大學的附屬單位或個別學者,我們向來缺乏專門機構或社團進行漢學研究,這也是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比起其他各國的起步較晚、起點較低的重要原因。“漢學研究會”成立至今不到一年,但在籌備階段已經多次主辦國際學術研討會,目前還在編輯出版研討會的論文集,說明這個有如“初生嬰兒”般的學術社團,是具有相當的魄力和魅力,也是一個值得我們華社關注與支持的學術社團,希望這個“漢學研究會”將來能夠成為“馬來西亞漢學”的代名詞。
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廖中萊部長
廖中萊部長說,什麼是“漢學”?幾百年來都有很多的爭議,很多人都說不清楚。那麼,什麼是“馬來西亞漢學”呢?這就不只是“說不清楚”或“很多爭議”的問題,而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馬來西亞漢學”這回事。當前各國學界出版過好幾種“國際漢學史”的專書,但在這些書中都沒有提到“馬來西亞漢學”,這是不是說“馬來西亞漢學”在國際漢學史中完全沒有份量、沒有地位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漢學研究會的其中一項宗旨就是“提升馬來西亞漢學研究在國際漢學之定位”,要落實這一點,出版《馬來西亞漢學刊》就是最直接、最具體的方法。如果每年都能出版一兩輯《漢學刊》,每輯刊載十篇高水平的漢學論文,十年之後,就有一兩百篇高水平的漢學論文,那就是很可觀、很有份量的學術成就了。屆時,國際漢學界想要了解“馬來西亞漢學”,就一定要參考《漢學刊》;如果有任何一部“國際漢學史”沒有提到“馬來西亞漢學”的成就,那就是一部很不完整、很有缺陷的書了。
廖部長說,剛才余曆雄會長向我們介紹“馬華古典體文學”或“馬華漢詩”,這是馬華文學的一個重要部份,也是馬來西亞漢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但是,一直以來,關注漢詩、研究漢詩的人少之又少。如果我們問一問學術人員或大專生,大概沒有幾位能夠直接說出,聽過哪些“馬華漢詩”的研究者,讀過哪些“馬華漢詩研究”的論著。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馬華漢詩”是一個有待深入發掘的研究領域,空間很大,課題很多,將來學界撰寫的馬華文學史,應該包括“馬華古典文學”與“馬華現代文學”兩個部份,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馬華文學史。漢學研究會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規劃,擬訂了為期三年的“馬新漢詩計劃”,並將借鑒中國、港台和日韓的研究成果,進行學術合作與專題研討。廖部長也預祝漢學研究會能夠取得成功,真正體現出“馬新漢詩”的文學特色、社會功能、學術價值和時代意義。
拿督斯里廖中萊部長移交經費支票予漢學研究會。左起:
南京大學校友會會長魏金順、余曆雄、廖中萊、莫順生、何有明。
廖部長也是今天《馬來西亞漢學刊》和“馬新漢詩計劃”研究經費移交儀式的主賓,他對漢學研究會“勇於突破,敢於創新”的學術精神和社會責任表示讚賞,也對這兩項研究項目的成果充滿期待。廖部長說,馬華公會向來都是鼎力支持和維護中華文化的傳承工作,對於推動較高層次的中華學術文化更是不留遺力。因此,身為馬華總會長,我謹代表馬華公會宣佈:撥款馬幣十萬令吉予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作為《馬來西亞漢學刊》暨“馬新漢詩計劃”的研究經費。廖部長也希望在未來的三年內,漢學研究會能夠順利地推行研究計劃,更希望在三年後能夠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具體展示出“馬來西亞漢學”和“馬新漢詩研究”的豐碩成果。
另外,漢學研究會的學術宏圖和遠大志向,也得到馬來西亞南京大學校友會和好幾位“無名氏”的熱心支持,協助徵求超過八萬令吉的款項。他們今天都在這裏移交支票,這確實是讓人感到十分鼓舞的好消息。
漢研會秘書處撰稿 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