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本會活動】2023-0118 蘇俊雄老師受邀主講“漢學堂講座”

蘇俊雄老師受邀主講“漢學堂講座”

發佈日期:2023.01.18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於2023115日(星期天)下午二時正,於Zoom線上平臺開講“漢學堂講座”系列二。漢學堂系列講座,是漢會呼應創會宗旨,新啟動、且也將長久持續運作的季度學術平,主要邀請本會會員就各所擅長的漢學領域,主講相關專題,分享治學所得,與同道們交流。此次本會有幸邀請到蘇俊雄博士,主講《醫聖的形成——淺談張仲景在醫學史的影響》。蘇俊雄博士畢業於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基礎專業,研究領域爲方劑配伍應用、中醫家學術思想。蘇博士現爲南方大學學院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以及馬來西亞註冊中醫師。

漢學堂講座(二)海報

對現今人而言,新冠肺炎等“瘟疫”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體驗,甚至在我們的父輩或祖父輩的年代裡,也缺少了這類集體記憶。然而,當我們翻開漫長的中國歷史,將會發現數千年來瘟疫似乎從未缺席。其中,較爲人們所熟知的應是發生於東漢末年的“建安大疫”。後人對這場瘟疫的關注各有側重,比如文學界較關心建安年間的文人命運或詩文主題;而中醫界則更加關注診治瘟疫的方法,以及一些作出卓越貢獻的醫家。此次講座的談論對象,正是曾親身經歷建安大的名醫——張仲景。

主講人:蘇俊雄博士

主持人:譚勇輝博士

張仲景被後世醫家奉爲“醫聖”,從逝世至正式封聖整整跨越千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歷程中,其實反映了中醫治學觀念和方法的重大轉變,以及宋明理學家的影響。講座中,蘇老師先從傳統漢籍文獻中梳理出張仲景的生平、思想性格、事蹟疑點,再著重探討張仲景成聖的原因以及他對杏林的深遠影響,可謂廣徵博引,層層遞進。

約半個時辰之久,蘇老師已讓我們深刻意識到醫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微妙聯繫,而這新穎的主題,也讓線上聆聽的朋友們踴躍與蘇老師進行了討論與交流。

線上出席者合影

講座於下午四時圓滿結束。

講座錄影回放,敬請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VRK98rTx4h

 

 

【講座大綱】

一、漢末大

史書記載:漢末至少有八次大記錄

文學記載:

1.曹植《說疫氣》

2.建安七子有五人亡與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

3.仲景《傷寒雜病論·序》:“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氣候變化::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氣候寒冷的時代。

瘟疫:瘟疫是一個與醫學息息相關的詞彙,但嚴格來說,它卻又並不屬於醫學範疇。它不是某一個確切的疾病種類的代稱或某幾個疾病種類的統稱,而是泛指由一些強烈致病性的微生物,如細菌、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只有當某種傳染病在歷史或當下,造成了一定範圍內的、連續性的死亡病例,並且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危機的時候,這種傳染病才會被稱爲瘟疫。(劉滴川《大瘟疫》)

漢末流行:“傷寒”,推測是流行性感冒、鼠疫、或克裡米剛果出血熱。

 

二、仲景生平

看相,預言仲景將爲良醫。

仲景性慈悲、淡泊名利。

典故:給王仲宣看病

長沙太守:有人認爲是張羨,有人反駁。

       

三、成聖之路

醫家評論:晉唐=名賢,宋以後開始地位提升,到了清朝開始明確尊爲醫聖。

祭祀:元代未入祭祀名單,明清開始從祀,民國開始有主祀。

原因:

1.仲景有著作流傳

2.品德高尚

3.不太晚。

從宋開始地位升高原因:

1.理學的興起影響醫學(儒醫的出現,帶動理學談理重經崇聖的習慣)

2.仲景有獨到之處(辨證論治典範,所載方劑爲經典名方)

3.宋代校正醫書局校勘出精美的仲景著作。

 

漢學堂講座小組撰稿 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