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本會公告】2022-1122《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六期(百年漢學專題)出版

《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六期(百年漢學專題)

正式出版

發佈日期:2022.11.22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主辦的國際漢學年刊——《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六期(百年漢學專題)已於日前出版面世了!本期乃鄭良樹教授八秩晉二冥誕的紀念專輯,鄭師字百年,故曰百年漢學。本刊特約孫廣海教授撰著《百年學案》一文,概述鄭師的治學事迹、學術旨要、著述目錄,以益學界概覽鄭師的整體成就。本期刊載專題論文六篇,論題涵子學、小學、制度、辨僞、學術史、書目整理等,皆爲局部呼應“百年漢學”在相關領域的深耕與拓展。又刊馬新漢學談藝錄一篇,回顧反思,頗有所得。謹此共享。

 

 

【目次】

 

【百年漢學研究】

孫廣海:百年學案

張耀龍:析《老子·四十章》的綱領性——兼對《老子》教學的一些思考

吳風航:《晉書音義》韻部及重紐韻考

余曆雄: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學術史意義

范家偉:元代十大名醫配享三皇廟初探

趙庶洋:清刊《潤州開沙許氏宗譜》載唐代詩人許渾家世相關文獻辨僞

  :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收藏史及藏書概況

 

【馬新漢學人物】

余曆雄、李樂庭:正本清源:馬來西亞漢學學術史與治學方法的回顧與反思

——王琛發教授談藝錄

 

【書評】

楊婉璇:《宋初朋黨與太平興國三年進士》讀後

《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六期(百年漢學專題)

20228

余曆雄 主編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出版

ISSN2590-4280

 

 

【臨風想望的百年漢學】

 

《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六期設爲“百年漢學專題”,是爲本會創會概念倡議人暨名譽顧問鄭良樹教授八秩晉二冥誕的紀念專輯。鄭良樹師(1940-2016),字百年,故曰百年漢學,亦是沿用鄭師自編《百年漢學論集》之名。鄭良樹師乃馬來西亞國寶級的漢學研究者,兼治華人研究,又擅書畫文藝,成果豐碩,堪稱一代學人典範。國內外漢學同行於2010年籌辦“第七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暨慶祝鄭良樹教授七秩華誕”,並出版研討會論文集,尤爲一時學術盛事。新紀元大學學院鄭良樹漢學研究中心於2020年籌劃“克寬克柔:鄭良樹教授八秩冥誕紀念專輯”,收錄學友門人的紀念文章十一篇,刊載《華人文化研究》第八卷第二期,備爲傳閱。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協會同仁於年前籌資,啟動出版《鄭良樹文集》,所存著作逾四十種,豐碑式樹,藉以表彰鄭師對學術界的貢獻。緬懷良師,沉思來者,其路漫漫,何止千里,豈能不在意焉?

鄭良樹師立志鑽研,著作等身,有漢學專著廿五種,分由中國大陸、港臺、馬新等地出版,學術論文兩百餘篇,主要載於大陸、港臺期刊。惟因時日久遠,零散四方,且無編錄,頗不便於查閱。毛策教授曾著《鄭良樹研究》、《鄭良樹評傳》二書,以傳立史,新人耳目,然亦未及著意於斯,誠闕然也。本期孫廣海教授《百年學案》一文,借鑒張豈之《民國學案》體例,整合鄭師治學事迹、學術旨要、著述目錄於一體,脈絡分明,井然有序。孫文首敘鄭師行狀,列作五個階段,學人一生,軼事趣聞,處處精彩;次則摘錄諸種專著的前言後記、序跋凡例,提綱挈領,讓鄭師“夫子自道”學術觀點,示人路津;末則臚列鄭師漢學著述目錄,分類編年,既見鄭師治學路程,亦助後學資料檢索,又附相關學者贈序、評論,交流商榷,成徑成蹊。孫文致力於鈎沉群刊書籍,輯存鄭師著述目錄頗費心思,亦最具考驗,幾番辛苦,遂成是編;然因著述條目繁多,難免掛漏,不得已矣。幸得丘仕銘、楊婉璇二君,勤於爬梳剔抉,兼用書目系統,於鄭師著述目錄詳加校正補遺,多有所得,漸臻完備,甚可喜也。鄭師乃於潘銘燊同題書目的基礎上,編纂《韓非子知見書目》,網羅搜索,終成是書,是爲韓非之學研究者作嫁衣,惠示方便之門,頗有功焉。以今日視之,孫氏與丘、楊二君編此鄭師著述目錄,亦如鄭師編纂知見書目之作,誠乃鄭師學術之功臣哉!

孫氏《百年學案》之外,本期《漢學刊》刊載相關專題論文六篇,“馬新漢學人物”欄目文章一篇,書評一篇。張耀龍《析〈老子·四十章〉的綱領性——兼對〈老子〉教學的一些思考》,以“反者道之動”爲核心,比照學界“二元對應”的邏輯架構,從二元之間的相互依存、轉化與同一性的三種類型,對《老子》進行歸納統合,確認其四十章的綱領性作用,進而提出相關教學效益、旁通他籍與古今互證的反思。吳風航《〈晉書音義〉韻部及重紐韻考》,全面梳理何超《晉書音義》韻部相混的現象,分爲重韻相混與同攝相混兩大類,並證明相混現象主要屬於偶混,尚未構成韻部合併的條件;而其以舌齒音爲切下字的重紐韻,雖有部份相混案例,惟尚能區分舌齒音的歸類,發展脈絡較爲穩定。余曆雄《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學術史意義》,以元祐朝政時局爲背景,探討蘇軾立足於撰寫廟碑之本末,並結合其爲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諸賢撰著行狀、神道碑與集敘,及其寄託的思想寓意,藉以抗衡新學餘風,調和新舊黨爭,彰顯自家道統觀念,展現了建構宋代學術史的階段性意義。

范家偉《元代十大名醫配享三皇廟初探》,圍繞著元廷設立與奉祀三皇廟的諸項前提,深入辨析經由地方官員和太醫院的推動、最終促成十大名醫配享三皇廟和醫者獨祀三皇的建制,以及兩次廷議的來龍去脈和爭議焦點,論證這些事例對於推動元代醫學教育和廟制合一的發展都有重大影響。趙庶洋《清刊〈潤州開沙許氏宗譜〉載唐代詩人許渾家世相關文獻辨僞》,從文獻辨僞的視角對許氏宗譜進行細緻的考辨,鑒別清代家譜中保存前代史料的現象與時人文獻作僞的亂象,進而確認宗譜所載“會昌二年許渾授監察御史敕”與另外兩篇唐代敕文皆爲清代許氏族人的竄僞,不可作爲許渾生平研究的依據。高斌《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收藏史及藏書概況》,通過對該館藏古籍進行全面的整理和編目,列舉大量稀有珍本、孤本,並借助對古籍鈐印藏書章的識讀,鈎勒出館藏古籍的概況和收藏史,釐清其與馬新華人、近代中國嶺南、日本藏書家的藏書散佚之關聯,具有較大的學術意義與歷史文物價值。

本期“馬新漢學人物”欄目,刊載王琛發教授關於馬來西亞漢學學術史的談藝錄,追溯本國漢學“遠源”時期馬六甲王朝與中國明代初期的文化交流,順流而及英殖文化對漢學傳承與研究方法的撞擊,以及近代中國士宦、流寓華民的南來和日本漢學家對南洋華人研究的關注,其所遺留的研究成果和漢學足迹,爲二戰後在本國以漢學方法從事南洋華人研究的學人群體,接續了學術史與治學方法的師承淵源,瞻前顧後、低迴反思,頗可作爲梳理本國漢學史的觀照參考。

年前,丹斯里陳廣才教授曾敘與鄭良樹師四十餘年師生情懷,結緣始於斑黛谷讀書聲,穿越紅樓,兼及社稷國事,歸本學術,餘音不絕。後聞《漢學刊》擬此“百年漢學專題”,欣欣然資助本期全部經費,玉成斯美。漢學研究會謹此至誠感謝陳教授盛情厚意,津渡護航,裨助《漢學刊》更上一層樓。

 

漢研會網站小組撰稿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