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本會公告】2021-1112《馬來西亞漢學刊》第五期(宋代文史專題)出版

《馬來西亞漢學刊》第五期(宋代文史專題)

正式出版

發佈日期:2021.11.12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主辦、馬來西亞南京大學校友會協辦的國際年刊——《馬來西亞漢學刊》第五期(宋代文史專題)已於日前出版面世了!本期徵稿聚焦於宋代的校、歷史、文學、經學等領域,刊載十篇相關論文,定爲“宋代文史專題”。另有馬新漢詩研究、漢學人物訪談錄各一篇。學術千里之行,或繽紛景色,或崎嶇道路,我們仍然一如既往,守護園地,持續深耕,再次獻上一份迎風秋收的年度精品。

 

 

【目次】

 

【宋代文史研究】

楊金川:宋代官私書目分類沿革考

周劍之:昭明心曲:君臣交流場域中的宋代表文

何冠環:趙普館客、馮拯父馮俊事迹考兼論宋代館客

歐明俊:歐陽修與呂夷簡、呂公著父子關係辨析

黃文青:歐陽修山水遊記的空間與抒情

 巖:北宋江西士大夫的科第、婚姻與家族崛起——以曾鞏族爲例

李俊標:王安石文集“最古”詹大和刻本述略

楊婉璇、余曆雄:南宋高宗朝主和三宰相的政治觀

鄭芳祥:薛季宣《周禮》學與記、銘、關係研究

洪一麟:窮理致用:劉師培宋學觀的時代意義

 

【馬新漢詩研究】

邱克威:林源瑞舊體詩創作探析

 

【馬新漢學人物】

余曆雄、李淯瑱:林緯毅教授治學經驗訪談錄

《馬來西亞漢學刊》第五期(宋代文史專題)

20218

余曆 主編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出版

ISSN2590-4280

 

 

【復振之世的宋代文史】

 

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曰:“宋代學術之復興,或新宋學之建立是已。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陳氏此文撰於1943年,當時治宋代學術者甚少,而今中國學界已有專門的宋代歷史、宋代文學研究會和持續性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更有專門的《新宋學》期刊,學人輩出,可謂極盛一時。陳氏“造極、復振”之說,確爲智者之先見。《馬來西亞漢學刊》第五期徵稿所得亦多聚焦於宋學領域,遂定爲宋代文史專題,共得十篇相關議題的論文,涵括校讎學、歷史、文學、經學課題,另有馬新漢詩研究、漢學人物訪談錄各一篇,合計十二篇。

學研究兩篇。楊金川《宋代官私書目分類沿革考》,據《國史藝文志》、《崇文總目》與《中興館閣書目》爲代表的官修書目,探討其對《新唐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録解題》等的影響,及其反映出宋代學術思潮與圖書發展的變化,論證《國史藝文志》上承《隋志》、《唐志》,下啟宋代書目分類,較《崇文總目》具有更大的影響。李俊標《王安石文集“最古”詹大和刻本述略》,梳理南宋詹大和刻本百卷王安石文集的版本系統,辨析嘉靖卅九年何遷刻本是詹大和刻本至今唯一的傳承本,而葉德輝所謂嘉靖二十五年應雲鸑刻本,乃源於元危素校本,清葉氏於家藏局限而未得要領,未能窺見久已失傳“最古”詹大和刻本之原貌。

歷史研究三篇。何冠環趙普館客、馮拯父馮俊事迹考兼論宋代館客》,依據新出土的馮俊父子墓誌銘,補證其館客身份的事迹與史事,兼取各種史籍與筆記文獻,論述宋代宰輔巨卿、內臣外戚慣常聘用館客的現象,鈎勒出許多鮮爲人知的館客軼事,豐富我們對宋代政治日常操作的認識。林巖《北宋江西士大夫的科第、婚姻與家族崛起——以曾鞏族爲例》,以大量傳世的曾鞏家族墓誌銘爲基礎,考察曾氏家族四代人、數十位成員的世系和婚姻網絡,描繪出北宋科第家族聯姻方式的縮影,而在已然定型的科舉社會中,科舉功名顯然已成決定婚配的關鍵性、支配性因素,亦與家族興衰形成緊密的依存關係。楊婉璇《南宋高宗朝主和三宰相的政治觀》,圍繞宋金和議的史事背景,緊扣汪伯彥、黃潛善與秦檜在和議前後的事迹,剖析汪、黃在揚州之難後的請罪劄子、自省之辭與高宗所作懲處,以及秦檜在滯金時的忠義美名、南歸後的專主和議,轉變甚大,而秦檜死後,高宗更將和議轉爲自斷的“朕志”,可見了無收復之志的政治作風。

文學研究三篇。周劍之《昭明心曲:君臣交流場域中的宋代表文》,探析宋代表文應用場域之重構,其論事功能減弱、陳情功能復歸,且以報形式登載,士大夫相互效仿,承載著宋代君臣關係與政治運作的精細化發展,作者處在君臣、公私的夾縫中傳達心曲,激發新的創作傾向,又與平易自然的古文交織,明暢流轉,成爲宋代駢文的代表性文體。歐明俊《歐陽修與呂夷簡、呂公著父子關係辨析》,從歐陽修早年捲入范仲淹、呂夷簡的黨爭切入辨析,其剛正極,大肆批評呂夷簡,雙方關係惡劣,後經人生歷練,歐氏處世心態漸趨沉穩,對呂公著讚譽舉薦,愛護有加,努力化解歐、呂兩家宿怨,繼而還原多面相的歷史書寫,而不於此前超越歷史時空的普泛化地理解和評價。黃文青《歐陽修山水遊記的空間與抒情》,關注於以歐陽修作品爲案例的宋人遊記,論述有輪廓的山水與無輪廓的理趣之間的互動關聯,具體爲透過觀看的技藝,如俯仰、酣觴、文詠自然與盛衰等,探析其身體空間與抒情自我的意義,強調“善政”優先於“勝概”的吏能職責,揭示遊記散文研究的新方向。

經學研究兩篇。鄭芳祥《薛季宣〈周禮〉學與記、銘、箴關係研究》,從南宋學術與文章之關係,探討薛季宣《周禮》學尤重名物、又以車馬研究爲大宗,論證薛氏記、銘、箴各體作品題旨與《周禮》經解“先王制器存法”的觀點相同,惟文章創作更重闡釋“先王制器存意”,警戒君王、勸勉族人,確見宋人政治、學術文化“回向三代”的趨勢。洪一麟窮理致用:劉師培宋學觀的時代意義,考察劉師培經學的內在理路、重新梳理已被清儒摒棄的宋學、著力闡釋宋學的“理”與“體用”等概念,調和漢宋,強調學術救國、經世致用,彰顯劉氏學術自新、文化存續之道,及其於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個人價值和時代意義。。

邱克威《林源瑞舊體詩創作探析》,全面整理馬六甲活動家詩人林源瑞的近二百首舊體詩,透視林氏八十高齡始作詩的文化使命,主要並非抒發晚歲的閒適逸趣,而是在精神上延續著壯年時期獻身社會文教的熱情,並在詩中自我升華,展現其獨具特色的領袖魅力和詩人特質,及對本國舊體詩壇的宏觀願景。本期“人物訪談錄”是介紹林緯毅教授的治學經驗,概括其於南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師從屈萬里、王叔岷、蘇新教授的研習歷程,最終以韓非子“主法容儒”的思想主軸完成了《韓非子法儒相容思想的歷史考察》博士論文;林教授也分享了其於新加坡道教、儒學的研究心得,包括清新加坡廟宇“誤認神源”的混淆情況,頗可啟人思考。。

本刊於20214月加盟臺灣華藝數位公司(Airiti),授權全文上傳華藝圖書館與數位物件辨識碼(DOI)之註冊,資源共享,擴大學術界域。自20178月創刊以來,本刊今已進入第五年頭,惠蒙各界同仁的支持,即將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冀望下個階段的五年計劃中,大家繼續堅守初心,更上一層樓。謝謝。

 

漢研會網站小組撰稿 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