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本會公告】2020-1209《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四期)出版

《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四期(明清文學專題)

正式出版

發佈日期2020.12.09

 

西亞漢學研究主辦、馬西亞南京大學校友協辦的際年刊——《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四期(明清文學題)已日前出版面世了!本期承續第三期“近世文化題”之,集結九篇“近世學術”議題的論文,定“明清文學題”,亦是作第三期的姐妹篇。本期“馬新漢學人物”目刊載“人物誌訪談錄”、“漢學談藝錄”各一篇,另有評一篇。此我們今季持續耕耘的豐收,謹與大家分享。

 

 

【目次】

弁言

 

【明清文學研究】

陳煒舜:化作佳人絕代容:倉央嘉情歌與“清末一代”舊體文學綜論

李健:我本炎洲一冷官——論左秉隆出使南洋詩中的感基調

錢南秀:西苑稗官,見風好色:晚清女翻譯家紹徽翻譯英言情小說的目的

瑋:以詩物——論乾嘉印學與印歌

袁淑:論章學誠與袁枚的婦學之爭

  虹:“一代有一代之文”——清人編古文選本時代意蘊

黃均泰:張“貳臣”身份的歷史考察

戴禹靖:《西遊記》之遊與晚明文人遊心態

趙冬梅:《金瓶梅》韓文譯本初探——以歇語翻譯為中心

 

【馬新漢學人物】

雄、:《紅樓夢》馬文、韓文譯本談錄

雄、丘仕銘:鍾正山教授畫道藝術訪談錄

 

【書評】

張耀龍:《一個當代的、大眾的儒學——當代新荀學論綱》讀

《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四期(明清文學題)

20208

主編

西亞漢學研究會 出版

ISSN2590-4280

 

 

【明清文學的蓄流遠渡】

 

《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四期是繼上一期“近世文化題”之,再以“近世學術”之範疇核心的題期刊。自漢學研究會參與“九方學術結盟、主辦“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際學術”以,一直得到許多相關領域的際學者的支持與鼓,並激發本一些青年研究者“近世學術”課題的興趣,因而集結了多篇相關議題的論文,遂本期定“明清文學,亦是作上一期“近世文化題”的姐妹篇。本期仍據國際學術慣例進行雙向匿名審稿,斟酌選刊十二篇文章,即九篇相關議題的論文、篇“馬新漢學人物”目文章、一篇評,再次作本刊“九方學術結盟”與近世學術社群的獻禮。

本期刊載五篇際知名學者的題論文。曹虹《“一代有一代之文”——清人編纂古文選本之時代意蘊清人近三百年的古文編進行全面梳理,龐大的文獻積中釐析清代古文的體制因革與演進脈絡,兼及編選前代古文與國朝文章的當代意義,包括清初的“深求淵鑒,廣采文穎”到中葉的“定體定宗,考證入文,乃至晚清的“經風起,朝宗,並在時代的轉型中整個清代文章史作出了總結。陳煒舜《化作佳人絕代容:倉央嘉措情歌與“清末一代”舊體文學綜論,評康熙朝西藏著名詩人倉央嘉及其情歌詩作,及“清末一代”舊體詩人其詩作譯成語體漢文與英文,彰顯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徵,深入探析倉央嘉其人其詩在民舊體文播與接受的情況。錢南秀《搜西苑稗官,見國風好色:晚清女翻譯家薛紹徽翻譯英國言情小說的目的,論析薛氏翻譯《雙綫記,借助西方較自由平等的性關係,既有的言情統張目,宣揚婚自主,並指出薛氏改寫原著,家庭和諧納入民主共和體制之中,揭示戊戌時期男女、中西、古今之間因變革而產生的衝突與話。趙冬梅〈金瓶梅〉韓文譯本初探——以歇後語翻譯為中心,以四部韓文全譯本《金瓶梅》例,舉證分析中文、韓文歇語的譯方法與策略,達原著語義信息與語用功能的效果,以及其中可譯度極低的語匯、體現人物性格的歇語,生發難以克服的轉譯障礙,確跨文化翻譯中的最大困境和挑。葉瑋《以詩為物——論乾嘉印學與印歌“物”的視角探討乾嘉時期印章的收藏和鑒賞之風,辨析重視考而性情不顯的印歌創作,發乾嘉印學“知人論印”的新焦點,連結印歌中的物人相逢,繹印歌物緣到物情的歷程,讓沉默的“物”激盪出歷史的迴聲,其代讀者忽視的境遇下,無更具有乾嘉時期的當代意義。

本期刊載四篇本青年研究者的論文,即:黃均泰《張煊“貳臣”身份的歷史考察、袁淑《論章學誠與袁枚的婦學之爭、戴禹靖〈西遊記〉之遊與晚明文人遊戲心態、李健《我本炎洲一冷官——論左秉隆出使南洋詩中的感傷基調。黃均泰、袁淑是拉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其投刊的論文乃學士論文的基礎上進行修訂,戴禹靖、李健偉投刊的論文乃碩士論題的部份章節改寫而成,大抵吸收了他們新近的閱讀與思考,展示出新一代研究者的學術初階之作。漢學研究致力於為研究者提供學術交流的平台,本刊徵稿期間喜見多位青年研究者來稿投刊,勇嘗試,反映出他們漢學研究的熱忱自身學術耕耘的自信,讓我們深感欣慰。本刊也衷心感謝諸位匿名審稿人的謹把關與惠示修訂意見,金針度人,誠學子弟之幸也。

自創刊以“馬新漢學人物”欄目一直是本刊孜孜耕耘的亮點,主要展現本土與區域漢學人物的事迹和成果,以及相關範疇的綜合研究。本期“人物誌訪談錄”是紹鍾正山教授畫道藝術的人生歷程,我們十分榮幸能有此機緣與寶級畫家鍾教授一席長談,縱橫中西古今,兼及統思想文化與現代藝術教育;鍾教授阿拉伯文化的爪夷文加入水墨畫創作,確文化融合與藝術本土化的表現增添新元素,更偶然成“中華”與“中東”域交流的文化使者,拓寬了我們漢學視域的認知。另外,本期新增了“漢學談藝錄,刊載陳廣才、崔溶澈位教授關《紅樓夢》馬文、韓文譯本跨文化工程的談錄,人共同分享各自團隊“十年辛苦不常”的豐碩成果,席間也道出語文翻譯的策略挑和精難度,及其翻譯成果在馬文、韓文世界中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而在未,跨界、跨語文、跨文化的紅學比較研究,是當代紅學界擴大版圖、另闢新天地的條可行之路。這篇訪談錄與您促膝而談,品茗煮酒,各見精彩,歡迎大家同赴這一場難得的精神饗宴。謝

 

 

研會網站小組撰稿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