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本會公告】2017-0910《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出版

   

《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出版

發佈日期2017.09.10

 

經過編輯部近兩年緊鑼密鼓的籌備後,由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主辦、馬來西亞南京大學校友會協辦的國際年刊——《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終於正式出版了!本期刊載主編余曆雄博士的“創刊獻詞”、十篇含語言文字、文獻、經學、文學、史學與馬新漢學人物研究的論文與訪談錄,斟酌故實,醞釀新知,奉為學界“采采苢”的饗宴。

 

【目次】

創刊獻詞

 

【語言文字研究】

張耀龍:從文體特徵考辨《老子》一書的語料屬性

邱克威:“義同換讀”及漢魏音注分析:以《說文》“讀若”為例

 

【文獻研究】

楊金川:《崇文總目》“約《國史藝文志》”說辨析

梁樹風:毛晉二卷本《志林》的成書與其文獻價值

 

【經學研究】

郭思韻:緯配經論析:經經藝流別及對經學的軌蹈

——以《春秋緯》與《春秋》教為中心

 

【文學研究】

陸思麟:方的理學及其文道觀之形成

 

【史學研究】

陳敬儒:“蜀長老”說:兩晉史家對陳壽史筆評價之辨析

余曆雄:兩《唐書·韓愈傳》排佛事例的史學意義考辨

 

【馬新漢學人物】

陳慧萍:“面向西方”的使者:洪天賜教授漢學研究述論

余曆雄、黃薈如:鄭成海教授治學經驗訪談錄

   

《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

20178

主編

西亞漢學研究 出版

ISSN2590-4280

 

 

【漢學:寫在創刊之際】

 

西亞漢學研究(漢研會)創立201581日。在籌階段之際,許多關心本漢學發展的學界前輩、大院校同仁都一再囑咐,漢研會必須創辦一份具有代表性的際期刊,作西亞漢學研究的指性成果,提升我們在世界漢學舞台的學術地位。漢研會創立之,諸位委員與編輯部成員群策群力,經過近年積極的籌工作,包括確立辦刊方針、籌募經費款項、申請出版准證、誠邀學術顧問、徵集八稿、審閱編輯排版等諸事,如今《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在即,誠是欣慰,亦是幸哉。

所謂“漢學”定義,古往今的學者皆有多種詮釋,亞洲與歐美學界也有不同看法,千百年來的沿革,諸家眾說,各見精彩。名稱或曰學、漢學、華學、東方學、支那學、中華研究、中國學等,內涵豐富多元,但也爭議紛紜,大致取決於自身所處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淵源,互有異同,終歸相輔相成,彰顯學術要旨。學術研究是為辨彰源流,考其異同關聯與嬗變歷程,不貴定於一尊,乃求百家爭鳴之景象,“漢學”的定名釋義不外如此,論者宜當存異求同,兼容互補而日新又新。

環顧際漢學研究的發展趨勢,主要分作東亞漢學、歐洲漢學與美國漢學三大地域特徵。在近百年的國際漢學史中,基於不同的時代機緣,或是學術文化以外的誘因,各地域的漢學發展態勢不一,但是仍然可見其中發展脈絡的關聯。首先是以歐洲漢學主流,以“東方學研究”為主要內容而序幕;二次世界大後,逐漸以美國漢學為主流,以“區域研究”為主要內容而接踵;最近二十年,際漢學的重心逐漸從歐美返回東亞,只要再過二十年的光景,這種返回東亞的“典範轉移”情況將會更加明顯,也將激發更具多邊互動、呼應本元的學術潛能。

自二十紀九十年代以來,亞洲學界湧現一股新趨勢的漢學熱潮,出版了一批頗具學術價值與社會影響的著作,如王元化主編《海外漢學叢書》、劉東主編《海外中國學叢書》、任繼愈主編《國際漢學書系》等,還有任繼愈主編《國際漢學》、閻純德主編《漢學研究》、劉夢溪主編《世界漢學》、法國與中國學界聯合主編《法國漢學》、張伯偉主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臺灣漢學研究中心主編《漢學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系主編《中正漢學研究》、東亞漢學研究會主編《東亞漢學研究》等輯刊。學術乃天下之公器,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則是天下公器的最佳測量儀,我輩有幸,漢學踵興時,東西文化相遇,傳統現代結合,皆為可作借鑒發微之資。

西亞漢學研究的起步較晚、起點較低,又處於兩百年國際漢學主流之外,總體態勢不免顯得邊緣零散,然而所謂“學術無國界,學者有國籍”,本國學人亟需自強自發,重新整合資源,建構學術品牌,以在無疆界的天下曠野中自成一家。是此,《漢學刊》秉持創立漢會的宗旨,促進學人交流、推動活動發展、開拓研究視域、提升國際定位,主要在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史學/哲學、中國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本土與區域漢學、馬來西亞古典體文學五個領域播種耕耘。我們期許《漢學刊》的第一個十年,春雨潤地,廣植木,是為正面回應時代的千呼萬喚而起航。

我們要特別感謝馬西亞南京大學校友會在協助推廣漢學研究的努力。魏金順長與諸位理事堅持“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學習精神,志向遠大,承續年前合辦國際研討會的熱忱,毅然協辦《漢學刊》,確是漢研會精誠合作的學術戰友。我們真誠感謝廖中萊部長的款,無私捐助經費的“無名氏”、蔡春才先生、拿督許廷炎、拿督黃東海,以及積極穿針引線的莫順生校長、魏金順會長、陳煥儀律師,使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即能緩解辦刊初期的經費難題。另又承蒙留臺老學人黃崇居士惠賜墨寶,居士乃本國書畫宿儒,兼善眾體,桃李滿庭,茲為本刊刊名題字,驚鴻照影,珠璣並秀,經籍與藝苑交映而更見光輝。

本刊有幸得到十二位際知名教授學者的鼎力支持,加盟強盛的學術顧問陣容,他們是崔溶澈教授(高麗大學)、傅剛教授(北京大學)、胡曉真所長(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李焯然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連清吉教授(長崎大學)、劉笑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綠川英樹教授(京都大學)、毛文芳教授(中正大學)、內山精也教授(早稻田大學)、王暉教授(陝西師範大學)、王潤華教授(南方大學學院)、張伯偉教授(南京大學),術業專精,金針引航,給予我們的辦刊工作帶來極大的鼓舞,銘感五內。

研會成立至今僅二載,員卅餘人,然卻涵括國內各個院校的研究者,老中青兼,乃是積極活躍的學術社團。年之間,兢兢,除了籌辦《漢學刊》,尚有多次主辦、出版學術論文集、統籌“馬新漢詩計劃”、協助推“東亞漢詩工程”、響應倡議“九方學術結盟”等。漢研會深感萬幸能得到各方的信任與支持,激與鞭策同在,精益求精,行走萬里,謹與諸位同仁共勉。謝

 

 

漢研會秘書處撰稿 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