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龍、吳風航、余曆雄老師論文
刊載《馬來西亞漢學刊》第6期
發佈日期:2022.11.24
本會張耀龍老師(南方大學學院)論文《析〈老子·四十章〉》的綱領性——兼對〈老子〉教學的一些思考》,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第6期(百年漢學專題)(2022年8月),頁55-70。
【論文摘要】
本文考察《老子·四十章》在《老子》一書中的綱領地位,以本章的“反者道之動”爲核心,比照龐樸先生提出有關“二元對應”的邏輯架構,從“二元之間的相互依存”(相反相成)、“二元之間的相互轉化”(物極必反)及“二元之間的同一性”三種普適類型,對《老子》關涉“二元對應”的內容展開歸納與統合,以總表的方式(表二)呈現。經過分析,確認了《老子·四十章》的綱領性,指出本章主要命題“反者道之動”的內涵乃全面貫串於《老子》八十一章,可視爲《老子》思想的基調或主軸,並進一步結合上述的分析結果,提出本人對《老子》教學的三點反思和建議。
關鍵詞:《老子》 第四十章 反 反者道之動 教學
~~~
本會吳風航老師(韓江傳媒大學學院)論文《〈晉書音義〉韻部及重紐韻考》,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第6期(百年漢學專題)(2022年8月),頁71-90。
【論文摘要】
何超《晉書音義》韻部相混現象出現在同攝重韻及同攝不同等,但主要屬於偶混,尚未構成韻部合併的條件,真正合併的只有“怪、夬”兩韻。《晉書音義》以唇、牙、喉音爲切下字的重紐韻沒有任何相混例,能够區分爲A、B類的差别。至于以舌、齒音爲切下字的重紐,則有部份切下字可以A、B混用,但數量較少,尚能區分舌、齒音的歸類,即“來”紐、“云”紐、“知”組歸屬B類;“章”組、“精”組、“日”紐、“以”紐歸屬A類。
關鍵詞:《晉書音義》 重紐 韻部 相混
~~~
本會余曆雄老師(拉曼大學中文系)論文《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學術史意義》,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第6期(百年漢學專題)(2022年8月),頁91-108。
【論文摘要】
北宋元豐、元祐之際,蘇軾由黃州謫臣的身份轉而賦閒待用,繼而入京拜爲“元祐大臣”,這一連串的政局演變昭示著時代思潮與學術思想嬗變的前奏。宋神宗崩、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主持“元祐更化”政事,盡廢新法;隨著王安石、司馬光相繼去世,朝中新黨式微,而舊黨則分裂爲朔、蜀、洛三黨,迭相攻軋,朋黨之患復起。元祐後期,蘇軾不安於朝,屢次自請外任,歷知杭、潁、揚、定諸州,期間撰著《范文正公文集敘》、《六一居士集敘》、《潮州韓文公廟碑》諸文,藉以表彰諸公德行學說,並闡發自家的道統觀念,以抗衡當時新、舊黨末流的彈劾攻訐,尤以《潮州韓文公廟碑》最爲用心,後世論者譽爲“大人物、大手筆”之作。是此,本文立足於蘇軾撰碑本末之本位,具體探討作者寄託於作品之中的思想寓意,及其“百世師、天下法”對接續學術史的意義。
關鍵詞:韓文公廟碑 元祐政局 學術史 新舊黨爭 道統觀念
~~~
《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六期(百年漢學專題)
2022年8月
余曆雄 主編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出版
ISSN:2590-4280
其他詳情,敬請鏈接:
https://mysinology.org.my/第六期/
漢研會網站小組撰稿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