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發、楊金川、陸思麟、葉耿瑾老師論文
刊載《韓江學刊(電子學刊)》第2期
發佈日期:2022.03.30
本會王琛發教授(閩南師範大學“閩江學者”講座教授)論文《壽星信仰的社會文化史:天垂象的政治詮釋、神道設教與意象建構》,刊載(檳城)《韓江學刊(電子學刊)》第2期(2022年3月),頁1-36。
【論文摘要】
華夏傳統的壽星崇拜,淵源於先秦觀測老人星的天文認識,由著星象聯繫人文,賦予老人星象徵孝親、敬老、尊賢,表述政治道德的先決條件,由此轉化出天子乃至庶民每年秋分的天人合一信仰。以後儒家至道教繼承先民信仰傳統,認爲星神、星體能與人間互構感應;而各地星神祠祀、民間崇拜、符咒、內丹修煉、斗數推算與禳解,也是由此根據,將肉眼只有在秋分以後才能遙望觀察的實質星體,變成隨時可以任意存思民間熟悉的南極壽星神,祈求感應。由漢朝到唐宋,南極老人星信俗沿續先秦以星象反映人間吉凶的天人感應觀,發展出各種術數和丹道理論,影響文學與藝術創作。另外,自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以降,古代道教靈寶派到宋代神霄派,一再宣說道典降世,不同源流經典各自詮釋尊神來歷淵源、神異變化、感應功用等,更豐富主宰南極老人星“真靈”的神聖內涵。現在的壽星公造型,多是道服、凸額、手握拐杖,實可追溯宋人繼承秦代以來南極星神信仰,所建構的各種印象記憶。
關鍵詞:老人星 神學建構 真靈 星體 靈寶 神霄
~~~
本會楊金川老師(韓江傳媒大學學院)論文《“由人而書”:《崇文總目》與宋代敘錄體式撰寫的轉向及影響》,刊載(檳城)《韓江學刊(電子學刊)》第2期(2022年3月),頁37-60。
【論文摘要】
從隋唐到兩宋,古典目錄學四部分類法得到確立與鞏固,而敘錄體目錄的解題亦發生了“由人而書”的變革,即從注重個人事迹的考敘轉向書籍自身的介紹與評價。尤以《崇文總目》爲代表的官修敘錄體書目,不僅對南宋官修之《中興館閣書目》乃至《郡齋讀書志》的解題撰寫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或對《崇文總目》的敘錄體制或是因襲、或是轉錄乃至抄錄以資考證。
關鍵詞:《崇文總目》 《中興館閣書目》 解題目錄 私家書目
~~~
本會陸思麟老師(韓江傳媒大學學院)論文《漢學考據視野下的桐城派學術——從曾國藩拒絕奏請方苞從祀孔廟一事談起》,刊載(檳城)《韓江學刊(電子學刊)》第2期(2022年3月),頁61-96。
【論文摘要】
本文以清咸豐十一年,曾國藩勸阻曾國荃奏請方苞從祀孔廟一事爲切入點,通過梳理清代孔廟從祀標準,分析曾國藩反對方苞從祀孔廟的原因,重新探討方苞在康乾學界的思想、學術、地位與影響,藉此帶出桐城派與漢學考據學人的學術差異、紛爭以及對方苞學術的態度之形成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察在漢學考據風潮衝擊下,方苞在乾隆中期姚鼐創建桐城派後,形象與學術評價日趨負面化的一個變化過程及其原因,藉此展現出清代乾嘉漢學考據視野下,桐城派學術發展轉變的一個側面。
關鍵詞:方苞 曾國藩 桐城派 清代理學
~~~
本會葉耿瑾老師(韓江傳媒大學學院)論文《海外華人文化認同的定義與其研究綜述》,刊載(檳城)《韓江學刊(電子學刊)》第2期(2022年3月),頁171-194。
【論文摘要】
海外華人是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華人帶著祖籍地的文化在不同的國家落地生根,與其他民族文化衝突與融合的過程中,產生了各地各具特色的華人文化。然而,海外華人認同的是源自中國的中華文化還是本土化的華人文化,這在許多的論文中並沒有清楚交代。因此,文中首先釐清及分析“中國文化”、“中華文化”與“海外華人文化”的概念,進而對中國及海外華人學者之海外華人“中華文化認同”及“海外華人文化認同”研究的中文文獻進行梳理分類,爲日後研究相關課題的學者提供依據與參考。
關鍵詞:海外華人 中華文化認同 中國文化 海外華人文化認同
~~~
《韓江學刊(電子學刊)》第2期
2022年3月
陸思麟 主編
韓江傳媒大學學院 出版
e-ISSN:2756-8962
漢研會網站小組撰稿 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