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發教授參加
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IUAES)
2021墨西哥學術大會
發佈日期:2021.11.24
本會王琛發教授(英國歐亞高等研究院—馬來西亞道理書院院長)於2021年11月9 – 13日參加“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IUAES)2021墨西哥學術大會”。本次會議以線上平台ZOOM舉行,大會共有一百二十個專題會議,每個專題會議分爲若干小組。王琛發教授與張繼焦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IUAES企業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席)共同召集了一個專題會議,主題是“人類學視野下的傳統—現代轉型”(Traditional-Modern Transformation: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張繼焦教授是這個專題會議的主持人,王琛發教授是評議人。此專題會議共召集了十九篇論文,共有來自馬來西亞、中國、日本、西班牙、墨西哥、韓國六個國家的二十八位學者、同學參與,分爲四組子題進行相關的學術探討。其中,“中國新古典學派”學術團隊十六人參加了此專題會議並發言、討論,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學人在國際學術舞台上的話語權。
主持人:張繼焦教授
評議人:王琛發教授
按照大會方案,“中國新古典學派”學術團隊圍繞著此專題會議的三個議題進行討論。第一,新古典“結構—功能論”在“文化結構”層次的應用,即民族文化或文化遺產的“傳統—現代”轉型研究。新古典“結構—功能論”認爲,文化遺產與其所處的社會結構研究應是一體的,由此形成了以微觀、中觀、宏觀的三層次分析法,以及本體、外在、自生三維度的研究方式,用一個嶄新的視角看待民族文化與遺產的“傳統—現代”轉型。
第二,新古典“結構—功能論”在“社會結構”層次的應用,即“傘式”與“蜂窩式”二元社會結構理論在探討經濟社會的“傳統—現代”轉型中的研究。其中,“傘式社會”用於觀察“官方”主導的資源配置和經濟社會發展;“蜂窩式社會”用於觀察“普通老百姓”自我開展的資源配置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第三,新古典“結構—功能論”在“分支學科建構”層次的應用,即社會結構轉型下企業人類學的學科發展研究。目前,企業人類學已經在學科名稱、研究物件、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學術活動、學術成果等各個方面,開展了許多開拓性探索,創新地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人類學民族學在中國和亞洲的局部崛起。
專題會議·議程表
在各小組討論結束後,王琛發教授對各小組進行了總結和提問。王教授首先肯定了新古典“結構—功能論”學派近年來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並寄望其於未來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王教授認爲,新古典“結構—功能論”在文化結構層次、社會結構層次和“分支學科建構”層次的應用,是以一種新的角度來闡釋中國問題,同時也是中國學者應用自己的理論闡釋中國問題的實踐,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王教授說,本身忝爲此次會議聯合召集人,兼責專場評論,經歷了一個星期的活動,完成對全體二十八位學人最新成果的評論互動。要特別讚歎的是,相比六年前主持的2015曼谷會議,現在遇上的中國年輕學者,更顯國際自信。本次會議“中國新古典學派”只用英文闡述新理論、新思想,以求與國際學術界展開對話並宣傳中國學術理論。大家不論是國際語言溝通能力、掌握各種理論的水平、成熟發掘和運用新材料、批判舊虛僞的材料,特別是對民族話語權的自覺,都是明顯的提升。這是件好事。
明年的學術大會,相約在俄羅斯見。
研討會海報
研討會詳情,敬請鏈接:
漢研會網站小組撰稿 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