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會員活動】2019-1006 張耀龍老師論文收錄於《第十一屆漢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

   

張耀龍老師論文收錄於

《第十一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發佈日期2019.10.06

 

張耀龍老師論文《揚雄、三蘇〈易〉學異同論》,收錄《第十一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學系,20197月第1版,頁69-100

 

【論文摘要】

三蘇揚雄頗有微辭,尤以蘇軾“好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語,及蘇《太玄論》中揚雄的尖銳批評,令人產生三蘇與揚雄之間學風立、作風相違,乃至水火不容之印象;此外,“蜀學”或“蜀學史”的角度觀察,揚雄漢代蜀學的重鎮,三蘇是宋代蜀學的核心,本文深切認“通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學,正是承載並體現蜀學的厚重容、學思徵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蜀學在《易》”),而當代部主要的“易學史”或“易學研究史”的有關著作(如朱伯昆、高民、王鐵、廖名春等等),似乎揚雄、三蘇的易學關注未足,更對兩者進行比較觀察。有鑑此,本文除了釐清三蘇揚雄“負面評價”之實質外,更旨在《易》學的角度,“開放性與兼容性”、“智性”、“批判性與創造性”三個面向切入,比較揚雄《太玄》與三蘇易學在“易道觀”、“象數觀”、“易筮觀”和“易用觀”四個重點,以重新思考、釐清、揭示揚雄與三蘇之間在易學上潛在的相關性或相似性,為後續探討《太玄》與三蘇易學在易學史、蜀學史上的聯繫或意義,提供個比較的基點。由本文傾向“廣義的易學”視角揚雄、三蘇易學進行比較,因此在充分體認到兩者固存的“體例”(擬《易》與注《易》)、“時代”(漢代與宋代)這兩個差異的前提下,嘗試展開跨越性的比較。

 

關鍵詞:揚雄 三蘇  易學  蜀學  異同  比較

   

《第十一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學系 出版

20197月第1

ISBN 978-986-05-9828-5

 

全文閱讀,敬請鏈接:

https://mysinology.org.my/wp-content/uploads/2020/01/張耀龍揚雄、三蘇《易》學異同論.pdf

 

研會網站小組撰稿201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