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韻、余宗發、陳敬儒、余曆雄、陳凱倫老師
論文收錄於《漢十一論文集》
發佈日期:2017.12.22
本會郭思韻老師論文《〈圖讖〉中〈河〉〈洛〉的內容體系與“經讖”的取資發揮》,收錄於《漢學與傳統文化: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金寶: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2017,頁43-66。
【論文摘要】
《圖讖》中總體上較早出的《河》《洛》諸篇與相對晚出的“經讖”諸作,其思想體系固然大抵相通,但在具體內容事例中卻不乏見有流別的壁壘存在。從存世讖緯佚文來看,前者對後者的影響,就取資的性質上可看成兩類:本色性內容體系的發揮,以及文本性內容體系的因襲。真正屬於兩漢之交新出《河》《洛》所致力的本色性造作與開發,應推以五德籙運為中心的帝王禎命體系;而古史地理、天文災異相關內容之於兩漢之交的新出《河》《洛》,則更多是基於名實關聯、傳說舊聞、學術源流等既定的歷史淵源,以及時世的普遍思潮所導致的一種移植、嫁接、援用。本色性內容體系方面,比起純粹的因襲,“經讖”對《河》《洛》在取資之餘更多是一種推演性的套用與發揮。“經讖”不僅襲用了《河》《洛》的帝德更王與興符亡征體系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更在帝王感生、聖人異表、《圖》《書》授受等方面有著更進一步的貫徹與造說。至於並非獨家來源者如天文、災異、古史、地理、律曆、方仙等內容,則因“經讖”以《河》《洛》為宗的自我定位,以及《河》《洛》在當時所享的“天文”令名,故優先於其他文獻成為其汲取之首選。
關鍵詞:圖讖 讖緯 河圖 洛書 經讖
~~~
本會余宗發老師論文《對〈中庸〉一書的理解》,收錄於《漢學與傳統文化: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金寶: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2017,頁163-172。
【論文摘要】
本文共分四個章節:一、《中庸》的題旨,二、《中庸》的存養功夫,三、實踐中庸的精神,四、結語。每個章節的標題,即為論述內容的提示。章節標題之後,視其內容長短,分列不同小題。《荀子·非十二子》篇說子思、孟子學派的學說流於“雜博”,朱熹《中庸章句序》則說《中庸》是“歷選前聖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荀卿與朱子的說法,都各有所本,言之成理。《中庸》雖是一部先秦古籍,但今本《中庸》所闡述的內容,仍不乏可用者。
關鍵詞:中庸 率性 四書 慎獨 服膺
~~~
本會陳敬儒老師論文《“愛憎為評”攷:王隱對陳壽史筆評價之辨析》,收錄於《漢學與傳統文化: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金寶: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2017,頁193-204。
【論文摘要】
王隱《晉書》對陳壽“以愛憎為評”之論,實為理解陳壽史筆評價嬗變之關鍵。此書是今存最早敘述陳壽因“父髡受辱”之恨而“厚誣諸葛”之記載,有意突顯陳壽與諸葛亮父子的“私怨”,進而導引東晉以降士人對陳壽《蜀書》曲筆的批評,流為陳壽“愛憎為評”的史德闕失。本文主要以王隱《晉書》與《蜀記》為據,審視其著述背景與相關魏晉史料的記載,追溯王隱“愛憎為評”之說的事例淵源,辨析兩晉士人對諸葛亮與相關歷史人物的褒貶論斷,及其如何影響後世史家對陳壽史筆的評價。
關鍵詞:陳壽史筆 愛憎為評 王隱《晉書》 《蜀記》
~~~
本會余曆雄老師論文《讀〈陸質傳〉——兩〈唐書〉春秋學評價之考辨》,收錄於《漢學與傳統文化: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金寶: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2017,頁205-218。
【論文摘要】
紀昀《四庫總目》概括中國經學發展為六變,其二乃自魏晉迄於北宋初年,所列後期儒者啖助、趙匡、孫復、劉敞,即為中唐以來春秋學之代表人物。啖助、趙匡、陸質所倡“新春秋學”為中唐經學新變之重要標誌,其於德、順、憲三朝之政治格局與思維革新,關係密切;其中陸質與“順宗新政”諸人交遊至深,彼等奉陸質為精神導師,影響深遠。爾後新政失敗,諸人遭受嚴苛之責難與詆毀,貶逐遠竄,百般不得辯解。然其“新春秋學”思想不絕如縷,宋初承平,奉行者眾,繼而蔚為大觀,惟當朝儒者與後世史家之品評褒貶,異同互映,毀譽相間,值得予以重新思考。本文試以兩《唐書·陸質傳》與相關紀傳之撰述與評價為核心,探討史臣對於新學思想之理解與詮釋,辨析人物立傳之政治取向與考量準繩,觀照史料淵源與纂修取捨,由線而面,期以釐清史學評價視野下“新春秋學”之發展脈絡。
關鍵詞:陸質 兩《唐書》 春秋學 史學評價
~~~
本會陳凱倫老師論文《〈資治通鑑〉與〈讀通鑑論〉對“安史之亂”的歷史評價》,收錄於《漢學與傳統文化: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金寶: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2017,頁219-231。
【論文摘要】
所謂“安史之亂”乃是促使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重大歷史事件,歷代官私史籍皆有相關記載,惟歷來史家褒貶不一,古今學者亦有不同評價。本文重點不僅在於從史料角度對“安史之亂”原由加以分析,以北宋、明清史學家本位的問題為考察點,具體辨析司馬光《資治通鑑》和王夫之《讀通鑑論》對“安史之亂”的載述與評價,深入對比兩種不同時代背景與政治環境下的史著,對於“安史之亂”的史料甄選及其編撰動機。
關鍵詞:資治通鑑 讀通鑑論 安史之亂 歷史文本
《漢學與傳統文化: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17年12月
余曆雄 主編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出版
ISBN 978-967-14857-1-2
漢研會網站小組撰稿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