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會員活動】2017-0912 本會七位老師論文刊載《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

   

張耀龍、楊金川、郭思韻、陸思麟、陳敬儒、

余曆雄、陳慧萍老師論文刊載《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

發佈日期:2017.09.12

 

本會張耀龍老師論文《從文體特徵考辨〈老子〉一書的語料屬性》,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20178月),頁3-16

 

【論文摘要】

一般被歸類為先秦“諸子散文”或“哲理散文”的《老子》一書,在字句形式上卻表現出韻散兼備的特點,存在為數不少的韻同、韻近現象;同時,在表達方式上的修辭格類型,也體現出某種傾向性。本文旨在通過對《老子》一書文體特徵(韻同、韻近現象及主要修辭格類型)的全面分析及統計,指出《老子》一書的雙重語料屬性(哲學的、文學的),建議用“詩化的哲理文”這個名稱,來歸類《老子》及春秋、戰國時期一批文體特徵相近、相似的著作,以突破原有的“散文、韻文二分法”的局限性,並突出其雙重的語料屬性。

 

關鍵詞:《老子》  文體特徵  語料屬性  押韻  修辭格

 

~~

 

本會楊金川老師論文《〈崇文總目〉“約〈國史藝文志〉”說辨析》,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20178月),頁29-42

 

【論文摘要】

最早將《崇文總目》的編纂問題與《國史藝文志》聯繫進行討論的學者是南宋的王應麟,然近現代以來的目錄學專著對王應麟所謂“約《國史藝文志》”語之內涵,大多語焉未詳。通過考察可知,王氏所言乃指《崇文總目》的體制主要是從三個方面繼承與沿襲了《三朝國史藝文志》的目錄體例。首先是其著錄書籍是在《三朝國史藝文志》的基礎削部份的禁中藏書與焚毀書籍;其次是沿襲其部份二級類目的設置;最後在解題的撰寫繼承《三朝國史藝文志》的風格,在此基礎上進行修訂潤色,最終完成《崇文總目》之編撰。

 

關鍵詞:王應麟  《崇文總目》  《國史藝文志》  目錄體制

 

~~

 

本會郭思韻老師論文緯配經論析:經經藝流別及對經學的軌蹈——以〈春秋緯〉與〈春秋〉教為中心,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20178月),頁57-71

 

【論文摘要】

讖諸緯深受經藝流別的制約與推動,彼此各有所需依循的經典及題旨重心,且亦承載了各所親善之經藝及其流別的儒學淑理念。《春秋》撥亂反正之教,在正名審分,使朝野君臣父子不失其職、各得其宜;而《春秋緯》所涉事蹟雖超出經文甚遠,亦不乏牽強附會者,卻始終以改正亂制亂政為本。其作意近經甚於近傳,更傾向於原著基礎上的續補構建,在更大層面落實《春秋》教道事、道名分的精神,以天地星辰宇宙諸事為則,正名審分,見所受制,應合人事,為所擬渲染的君臣名分之各類內涵進行鋪墊,以期望“君臣履職,天下和平,黎民康寧”的實現。

 

關鍵詞:春秋  緯書    六藝經學

 

~~

 

本會陸思麟老師論文《方苞的理學及其文道觀之形成》,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20178月),頁73-84

 

【論文摘要】

本文以方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論“行身祈嚮”一事作為切入點,對記述其早年治學的文獻進行分析,以考見方苞早年治學因受當時學風與學人之影響,開始轉向程、朱理學的發展歷程,繼而追溯考察唐宋以來古文家和理學家的文道觀及其爭論,探討雙方理解差異之所在。本文也以方文道觀的建構作為聚焦點,探討其早年如何結合古文與理學,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發揮創新,並於康熙三十一年初步形成獨樹一幟的“文道合一”觀,成為他稍晚創建“義法”之說及其後桐城派倡議文道觀的淵藪。

 

關鍵詞:方  行身祈嚮  桐城派  清代理學  文道觀

 

~~

 

本會陳敬儒老師論文“蜀長老”說:兩晉史家對陳壽史筆評價之辨析,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20178月),頁85-96

 

【論文摘要】

兩晉南北朝士人對陳壽《三國志》史筆問題的評價,主要乃對“蜀長老”說的申論與闡發,突顯陳壽與諸葛亮父子的“私怨”關聯,並據此探討陳壽《蜀書》載述蜀漢史事(尤其蜀漢滅亡因素)及議論人物(維、黃皓、諸葛瞻等)之立場傾向,乃至影響其對諸葛亮父子功過成敗的評斷,繼而衍伸後世對陳壽“以愛憎為評”的爭議。因鑒於此,本文以孫盛《異同記》與《晉陽秋》所載“蜀長老”說為切入點,觀照審視陳壽《蜀書》、王崇《蜀書》與常《華陽國志》的相關記載,清“蜀長老言”之說與王崇《蜀書》產生的關聯,探討兩晉史家對蜀漢亡國與維評價之異同,以及辨析“蜀長老”說如何影響東晉史家對陳壽史筆“貶多於褒”之批評。

 

關鍵詞:陳壽史筆  王崇《蜀書》  《華陽國志》  孫盛《異同記》

 

~~

 

本會余曆雄老師論文《兩〈唐書·韓愈傳〉排佛事例的史學意義考辨》,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20178月),頁97-110

 

【論文摘要】

隋唐佛教,極盛一時,惟君臣之中屢有崇佛與排佛之事例。唐人之排佛,尤以初唐傅奕、盛唐狄仁傑、姚崇、中唐韓愈、晚唐蕭李蔚諸人為最,歷代史書佛典皆有詳細記載。五代政權多排抑佛教,至後周世宗復有廢天下佛寺之舉;趙宋立國,諸帝多為崇佛護法之君,扶持佛教遠超前代。在兩《唐書》紀傳之載述,史臣對佛教多持批評之態度,《舊唐書》所立僧人傳記亦未能反映唐代佛教之盛況;《新唐書》則盡僧人傳記,對釋家事迹亦多刪削,此與朝廷崇佛立場頗為異趣。唐憲宗朝君臣迎佛骨,韓愈凜然極而幾遭處死,後雖得免,亦流貶潮州。韓愈的排佛觀點,實始傅奕之說,其事雖震動人情而未及佛理,但對後世卻有深意影響。兩《唐書·韓愈傳》皆全文載錄《論佛骨表》,頗見鄭重其事。本文試以兩《唐書·韓愈傳》排佛事例為切入點,對比觀照五代排佛與北宋崇佛的不同政治環境與文化氛圍,具體辨析韓愈奏疏的史料價值,以及史臣甄選史料的考量因素、史學意義與文化思考。

 

關鍵詞:兩《唐書》  韓愈  排佛事例  史學意義

 

~~

 

本會陳慧萍老師論文“面向西方”的使者:洪天賜教授漢學研究述論》,刊載(金寶)《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20178月),頁111-123

 

【論文摘要】

漢學人物的個案研究或學案研究,是馬來西亞漢學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文選以具有承上啟下與中流砥柱作用的洪天賜教授——馬來西亞漢學研究第二代傳人,作為聚焦述論的對象,剖析洪氏長期所處的馬大中文系及其漢學研究淵源,學術師承與中國科技史研究的契機,堅持“面向西方”的學術使命、研究成果與治學特色。本文讚揚洪氏的師者品德與人文涵養,厚德載道,為後人提供一個可資借鑒、學習的學人典範;同時,本文也從洪氏在學術上的獨特卓立與孤軍奮戰,折射出馬來西亞漢學研究的困境與挑戰,感嘆洪氏學術止乎其身,後繼無人,藉以喚起有識之士予以應有的關注。

 

關鍵詞:面向西方  洪天賜  漢學研究  學術淵源

   

《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

20178

余曆雄 主編

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出版

ISSN2590-4280

 

其他詳情,敬請鏈接:

https://mysinology.org.my/創刊號/

 

漢研會網站小組撰稿 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