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學院、新山中華公會教育委員會聯辦
第八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
發佈日期:2013.04.26
南方學院、新山中華公會教育委員會於2011年10月15-16日假南方學院二樓大講堂聯辦“第八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大會主題是“舊傳統新學問·新時代舊精神”。與會嘉賓包括研討會倡辦人鄭良樹教授、高教部副部長何國忠博士、莫澤浩州議員、新山中華公會會長林奕欽、南方學院副院長侯亨能博士、專題演講嘉賓毛醒策教授、國內外的漢學研究者、論文發表人以及近百名南院學生。
研討會海報
“馬來西亞漢學研討會”是由鄭良樹教授於2004年於南方學院倡辦,得到國內各大專院校中文系的積極響應和支持,每年輪流值辦,各自擬定會議主題和出版研討會論文集。鄭良樹教授說,今年是第二次輪到南方學院值辦,目前已經是進入第八個年頭了,對於能夠再次見證南方學院主辦漢學研討會而深感欣慰,我們應該謹記:學術不離初衷,學人堅守專業,希望大家繼續踏踏實實地作學問、寫論文,不要譁眾取寵、耍弄花槍,每年都能夠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鄭教授說,今年國內研究者提交的論文都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這是可喜的現象,其中余曆雄、郭蓮花、嚴家建幾乎都參加每一屆的漢學研討會,希望他們能夠繼續堅持下去,日後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鄭教授非常希望這項漢學研討會能夠繼續辦下去,更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第三次見證南方學院主辦漢學研討會。
第八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議程表
日期/時間 |
議程 |
發表人/論文題目 |
2011年10月15日(星期六) |
||
8:15am |
與會者報到、入席 |
|
8:45am |
嘉賓入席 研討會流程及注意事項匯報 |
|
9:00am |
開幕儀式 |
1.
南方學院院長祝家華博士致歡迎詞 2.
新山中華公會會長林奕欽致歡迎詞 3.
高教部副部長拿督何國忠博士致開幕詞 4.
《第七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推介禮 5. 頒贈紀念品、合照 |
9:45am |
專題演講 |
毛醒策:鄭子瑜學行錄 |
10:45am |
茶點 |
|
11:00am |
第一場論文發表 主持人: 張耀龍 |
羅志強:承繼與蛻化——楚辭“昆蟲”意象探析 嚴家建:論劉咸炘《誦老私記》中的思想 鄭成海:莊子養生論 |
12:20pm |
午餐 |
|
1:20pm |
第二場論文發表 主持人: 鄭成海 |
胡吉勛:二十世紀初上海愛儷園佛教教育、出版活動研究 曲景毅:論《劍橋中國文學史》的編撰理念與呈現方式 張耀龍:杭辛齋“科學易”內涵探析——兼論易與中西科學之間的關係 |
2:40pm |
茶點 |
|
3:00pm |
第三場論文發表 主持人: 安煥然 |
石滄金:中國德教會的歷史與發展現狀簡析 余曆雄:《冊府元龜》中韓愈資料的史學意義 施慧敏:“痛苦古人,留贈來者”——初探陳寅恪《柳如是別傳》著述之意 |
4:20pm |
第一天會議結束 |
|
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 |
||
9:00am |
與會者入席 |
|
9:15am |
第四場論文發表 主持人: 安煥然 |
郭蓮花:韓、柳作品在馬來西亞華文課本的編選 鄭文泉:馬新百年朱子學史 |
10:15am |
茶點 |
|
10:30am |
第五場論文發表 主持人: 張耀龍 |
李晨陽:《五行》關於德性和諧的思想研究 黃先炳:《論語·學而》的註疏商榷 陳金輝:從“共創聖學”到“內外之辯”——試論王陽明之學思歷程及其與湛甘泉之關係 |
11:50am |
閉幕禮 |
1. 毛醒策致詞 2. 曲景毅致詞 3. 鄭成海致詞 4. 新山中華公會教育委員會主席莫澤浩州議員致閉幕詞 |
12:20pm |
午餐/研討會結束 |
本屆研討會的專題演講嘉賓是來自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的毛醒策教授,講題是“鄭子瑜學行錄”。毛醒策教授以寓居新加坡的民間學者鄭子瑜(1916.03.18-2008.06.30)的生平事迹、學術際遇和研究成果為思考脈絡,評介鄭子瑜傳奇性的治學道路,尤其是他苦學奮鬥、孤軍上陣的艱辛磨練,是與當代眾多的學院派學者的治學經歷迥異。鄭子瑜因避日侵戰亂而於1939年從廈門南渡北婆羅洲山打根,1954年寓居新加坡,後於1960年代多次在日本著名的大學、學術機構作巡迴講學,1970年代則已揚名港臺、歐美學界,1985年始先後於廈門、上海、廣州、北京多所大學講學並擔任客座教授。鄭子瑜的《中國修辭學史》(1984)與《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辭偶疏舉要》(1992)乃中文學界創始性的學術鉅作,蜚聲國際,其中求疑存真、闡述新意的科學方法,對於當前的修辭學研究仍然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鄭子瑜承接乾嘉學派的治學風格,考據辨偽,學養深厚,對於黃遵憲研究、郁達夫研究、周作人研究等課題都有獨到的見解,且能以長期寓居南洋的生活體驗,借助異域景觀、新風俗與新科技為參照,重視南洋史料,並結合豐富的經歷和敏銳的眼力,突破了歷來學界“以古箋今”、“以中箋洋”的傳統模式,使其研究結果更逼近真實。例如,鄭子瑜《關於黃遵憲詩的箋註及其佚詩》一文乃其黃遵憲研究的重頭之作,鄭氏對黃遵憲《香港感懷》詩中“酋長虬髯客”句註、《新加坡雜詩》其二“橫行看馬頭”句註、《以蓮菊桃雜供一瓶作歌》詩題箋註等,正是從近代科技、殖民史和社會民情的角度切入,輔之傳統箋註技法,高屋建瓴,所以能將黃遵憲詩中的典故、題旨闡釋得十分明晰,較之錢仲聯《人境廬詩草箋註》、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中對黃詩典源或典例的臆測推想,無疑是“一語道破”黃詩寓意,更具有明顯的學術超越。因此,綜觀鄭子瑜“一士諤諤”的學術成果,皆與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南洋體驗有著密切的關聯,這種難得的學術範例正可作為當前馬新漢學研究者的借鑒參考。
除了專題演講之外,本屆研討會共有十四位來自國內外大專院校的漢學研究者受邀發表論文。本國研究者包括鄭成海、張耀龍(南方學院)、余曆雄、鄭文泉(拉曼大學)、嚴家建(馬來亞大學)、郭蓮花(博特拉大學)、陳金輝(韓江學院)、羅志強、施慧敏(新紀元學院)、黃先炳(立卑師範學院)。外籍研究者包括胡吉勛(湖南大學)、李晨陽、曲景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石滄金(暨南大學)老師等。研討會共分作五個會議場次,論題範圍包括思想哲學、歷史與史學、文學與文獻、語言修辭、馬新華人研究、本土漢學研究等。
研討會嘉賓與論文發表人大合照
漢研會籌備處撰稿 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