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紀念論文集》
新書推介會
發佈日期:2013.04.18
洪天賜教授,原名著宇,1936年生於雪蘭莪州瓜拉雪蘭莪(Kuala Selangor)的一個偏遠小村莊。洪教授於廿八歲時考入馬來亞大學文學院,1967年以特優成績畢業,後經馬大中文系主任何丙郁教授的鼓勵,回到馬大研究所繼續進行學術研究,1969年榮獲碩士學位,1980年榮獲博士學位。洪教授於馬大任教的廿五年間,前後擔任中文系主任、代主任長達十六年,亦曾擔任文學院副院長,後於1991年11月退休。翌年,洪教授應聘澳洲柯溫大學任教,1999年轉任柏斯天鵝學院院長,2001年自澳洲退休。2002年,洪教授應邀回國協助創設拉曼大學中文系暨擔任首任系主任,2005年6月自拉曼大學退休。
洪教授是馬來西亞資深的學界前輩,也是本國漢學界第二代傳人,其學術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歷史與文化、科技與文明,尤擅於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中國古代數學史、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等,曾於國際研討會與學術期刊發表專題論文五十餘篇。此外,洪教授也曾獲得西方學界盛情邀請撰寫一系列中國科技史的專題條目,收錄於 Encyclopaedia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 Non-Western Culture(1997),為西方學界鄭重介紹了中國科技文明的重要內容,廣受國際學界好評。
步入2006年,洪天賜教授即將迎來七秩華誕之喜,拉曼大學中文系許文榮、余曆雄老師率先倡議邀約洪教授的師長同仁、門下弟子撰寫專題論文,編輯出版一冊“紀念論文集”為洪教授祝壽慶賀。這項倡議後來得到拉曼中文系、馬大中文系與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諸位師長的認同與支持,馬大中協主席拿督斯里陳廣才更在會議上宣佈議決舉辦“研討會 + 論文集 + 祝壽宴”的系列慶祝活動。許文榮、余曆雄老師負責向師長同仁邀約稿件,統籌處理論文集的編輯出版事宜,並訂於2006年12月9日在馬大中協主辦的“第三屆馬來西亞漢學研討會暨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紀念”開幕儀式上,舉行新書推介暨祝壽慶賀。
拿督斯里陳廣才在新書推介會上說,洪天賜教授是我國德高望重的師者前輩,曾經擔任馬大中文系和拉曼中文系的主任多年,桃李滿天下,今天由兩個中文系的師生共為洪教授“祝壽慶賀”而編輯出版這本《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紀念論文集》,無論是從教育或學術的角度來說,都具有重大、深遠而非凡的意義。洪教授專精於中國科技史研究,早年的博士學位論文 I-Hsing (683-727 A.D.) His Life And Scientific Work,就得到馬大校外考試委員李約瑟教授(Joseph Needham)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本論文的學術水平乃在劍橋博士論文之上。洪教授在教學之餘,還發表了數十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見解精闢,但因這些論文多以英文撰寫,大部份又在國外期刊發表,一般讀者較少有機會接觸;而在這本《紀念論文集》的附錄中則臚列了洪教授的主要論著書目,為我們閱讀和理解洪教授的學術觀點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此外,這本《紀念論文集》也附錄了許多洪教授的珍貴照片,圖文並茂,為我們對洪教授的學術生涯和足迹有了概覽式的認識。
新書推介嘉賓。左起:主編謝川成、林水檺教授、Prof. Christopher Cullen、拿督斯里陳廣才、洪天賜教授、王介英、主編許文榮博士。
拿督斯里陳廣才說,我們為了表彰洪教授對我國華文教育和學術研究的貢獻,因而選在洪教授的七秩華誕之喜,舉辦了“三合一”的慶祝活動,那就是:一、配合一年一度的漢學研討會而主辦“第三屆馬來西亞漢學研討會暨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紀念”;二、主辦“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祝壽晚宴”;三、出版《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紀念論文集》。因此,我們配合洪教授的學術專精,特別邀請了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所長古克禮教授(Christopher Cullen)擔任本屆漢學研討會的專題演講嘉賓,講題是“中國古代算數:一個研究的新方向”。這篇講稿也提前收錄在《紀念論文集》裏,大家可以先睹為快。
拿督斯里陳廣才說,這本《紀念論文集》裏還收錄了多位學界師長同仁、青年學者的專題論文,包括何丙郁教授(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的“回憶錄”、李迪教授(內蒙古師範大學科學史與科技管理系)、周勛初教授(南京大學中文系暨江蘇文史館館長)、王水照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系暨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王潤華教授(元智大學中文系)、林水檺教授(拉曼中文系)、文平強教授(華社研究中心)的最新大作,都是擲地有聲的代表作品,充份反映出大家向洪教授“祝壽慶賀”的盛情與重視。綜上所述的情況,今天我很榮幸地、自豪地向國內外學術界、教育界的朋友,鄭重推介這本《紀念論文集》,希望大家能夠人手一冊,細細品味洪教授的師者與學術人生。
《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紀念論文集》
2006年12月9日
許文榮、謝川成主編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協會 出版
ISBN 978-983-42881-1-5
【目次】
【序言】
拿督斯里陳廣才與王介英老師對談錄
何丙郁教授:回首當年:馬大中文系初期
【中文論文】
李 迪:對幾部宋代數學著作的推測
周勛初:李白“三擬《文選》”說闡微
王水照:作品、產品與商品——古代文學作品商品化的一點考察
王潤華:王維日想觀詩學
林水檺:由劉禹錫與柳宗元之遭遇論兩人詩風之同異
謝川成:凝固的歷史——《論語》成語類四字組合研究
余曆雄:“盜儒”與“賢臣”——兩《唐書》對元稹、白居易立傳異同之辨析
黃先炳:《高僧傳》的命名、成書與流傳
徐持慶:中華傳統詩詞改良芻議
【英文論文】
Christopher Cullen(古克禮): The Arts of Number in Ancient China: 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Voon Phin Keong(文平強): Bridging the Disciplinary Divide: An Exploration of the Linkages between Themes in Chinese Studie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Khor Boon Eng(許文榮): Lie Zi: Its Authorship and Authenticity
【附錄】
洪天賜教授珍貴照片
洪天賜教授事迹系年
蔡慧沁:春風化雨,師者垂範
論文集主編許文榮博士說,這本《紀念論文集》主要有三個組成分部。第一分部有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是邀請馬大中協的陳廣才學長與王介英老師從畢業生協會及系友的視角,對洪天賜教授對中文系發展的貢獻與師者風範展開對談的記錄,同時這也是一篇別開生面的序言;第二單元是洪教授的受業恩師何丙郁老先生惠示的回憶錄,談及馬大中文系創辦初期的往事,其中透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例,這些內容肯定是往後重寫系史的重要史料。第二分部是收錄十二篇學術論文,這是本書的核心地帶,作者皆與洪教授有著各自的因緣,例如古克禮教授、李迪教授、周勛初教授、王水照教授、王潤華教授、文平強教授都是備受尊敬的國際知名同行學者,林水檺教授、許文榮博士(拉曼中文系)、謝川成老師(馬大語文學院)、余曆雄博士(拉曼中文系)、黃先炳博士(師訓學院立卑校區)、徐持慶先生(全球漢詩總會)則是洪教授的前同事及學生。這些論文都是新近完成之力作,具有較高的學術份量與參考價值。
許文榮博士說,《紀念論文集》的第三分部是附錄,收錄了洪教授的生平介紹和學行記錄,以及從未刊出的珍貴照片,另加一篇蔡慧沁同學(拉曼中文系)對洪教授的追憶文章,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洪教授的師者風範與人格魅力。許博士說,另外須要補充說明的是,鄭良樹教授(南方學院中文系)此次雖然未能提交論文,但他及時送來的祝壽賀詞——“厚德載福”墨寶,正是填補了《紀念論文集》的最大空白。我們因此將這份珍貴的墨寶製成本書的封面設計,詞曰:“余與天賜兄訂交於七〇次年,余來馬大任職,即與天賜兄同事矣。三十餘年來,余轉職多處,天賜兄退休後,亦遠赴澳洲就任,其後又轉任拉大系主任。一生汲汲於行政,功在學界。”這則賀詞清楚地記錄著洪、鄭兩位學人的交誼,謙謙君子,敬業樂業,是我們後學弟子的學習榜樣。
最後,曲終奏雅,宴席將別,全體與會嘉賓和師生再次誠摯地祝頌洪天賜教授“松鶴長春,福壽安康”,並滿懷期待下一次洪教授八十壽辰的到來,大家再次相約聚首於此,獻上更為豐碩厚重的賀壽論文集,具體地展示出洪氏師友弟子的學術耕耘及其“桃李成蹊”的師門意義。
漢研會籌備處撰稿 2013.04.18
【推薦閱讀】
·張依蘋:《從水上來的人——洪天賜教授》,原載《星洲日報》2006年12月10日《星洲廣場》版,後收錄於《第三屆(馬來西亞)漢學研討會暨慶祝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論文集》,八打靈再也: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協會,2009,頁283-291。
·陳慧萍:《“面向西方”的使者:洪天賜教授漢學研究述論》,刊載《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2017年8月),頁111-123。